近日,市中区被省卫生厅评定为“省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示范市中区”,这是市中区卫生局今年推行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取得的坚硕成果。
今年以来,为强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和应对基金使用压力,市中区卫生局统筹卫生资源优势,按照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创新性推出住院支付方式改革措施,激励医院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服务成本,推动基金监管的力度和深度。一是实行住院和门诊总额预付制,结合各类定点医院最近一年来住院情况,将新农合基金“蛋糕”分配成若干块,由定点医院单独控制支出核算,层层分解基金风险,充分调动了定点医院监管热情,有效遏制住院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全年住院费用和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得以低水平增长。二是以组合方式试点推开多种医疗改革措施,实施总额预付使医院承担了较大风险,为避免出现医院推诿病人现象的发生,该市中区还组合开展了试点推开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切实保障了总额预付工作的稳步推进。三是实施定点医院信用分级管理,定点医院信用等级按“A、B、C”三个等级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在结报、考核等均作不同要求,农合办则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全面评价和动态调整定点医院信用级别,对于达到升级条件的,经审核后符合升级标准给予升级,达不到标准的降级。四是推行“飞检”稽查制度,为全面及时掌握定点医院新农合基金监管情况,卫生局组织农合办和卫生局监督所联合开展新农合“飞行”检查,通过明查、夜查及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定点医院支付方式改革进行全方位审查监督,确保了基金安全高效使用,全年未发生一例新农合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据了解,今年该市中区共补偿群众30多万人次,补偿支出6000多万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0%,各项业务指标均达到上级有关要求,实现了新农合基金使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