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筑健康基层,山东省济宁市选派万余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行政村建立保健医生团队,与村民签订服务协议书,免费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市、县和派出单位分担相关费用,建立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的长效机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农村看病难是群众所盼。由于受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得病的村民小病往往拖成了大病;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从未量过血压,健康常识缺乏。针对这一现状,从去年9月开始,济宁市从市、县、乡三级医院抽调医护人员,与对口联系村的乡村医生组成保健医生团队。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10152名医务人员对口联系帮扶6153个行政村,入户走访12万户,发放联系帮扶卡12万份,义诊14.8万人次,签订服务协议书11.7万户,建立健康档案50万份,查出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疾病4万余人,落实健康教育指导14.2万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9.8万份,深受群众欢迎。
保健医生团队每月要在村里巡诊3天。服务内容包括:针对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制定和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优先将健康教育讲座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开展慢性病交流指导服务;指导农户家庭成员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签约居民病情超出保健医生团队诊疗能力的,保健医生团队优先提供上级医院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等。
医务人员派出期间的交通、通讯、伙食补助由派出单位承担。县级财政结合实际对选派的医务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市级财政为每个联系村卫生室赠送1个身高体重测量仪、1个视力表灯、1个听诊器、1个血压计、1个出诊箱及常用药品。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等健康教育资料费用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中列支。保健医生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服务协议书”,实行契约式管理,从而与村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
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介绍说,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济宁市保健医生与农村重点人群签约率将达到90%,签约家庭达到50%;接受服务的农村居民家庭对保健医生服务满意度力争达到90%以上。此举将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诊疗水平,密切医患关系,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
一名在农村巡诊的市人民医院医生说:“看到那些朴实的基层群众,更坚定了我们医护人员送医疗服务、传播健康理念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