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2年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工业篇
记者 张树锋
记者 张树锋
编者按:既充实忙碌又收获幸福喜悦的2012年已然逝去,但在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却让我们铭记于心,那是一份装在我们心里的特殊记忆。
对于兖州发展而言,在这一年里,曾经历过惊涛骇浪,遭遇过险滩急流,好在我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直面挑战,克难攻坚,勇往直前,敢于战斗,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告慰这片黄天厚土。两家企业销售收入分别突破300亿元、兴隆文化园《菩提东行》成功首演、兴隆泗河大桥通车、奎星苑安置社区启用、全省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它们就像一个个坐标,见证着兖州发展的轨迹。兖州发展的点滴变化,是我们每个兖州人的荣耀与骄傲。当我们拭去满脸汗水的那一瞬间,为此付出的所有辛劳与苦痛已经被统统抛到九宵云外,只留有那份收获幸福的喜悦令我们魂牵梦萦。
2012已经走过,那一个个经典的跨越仿佛就在昨日;2013,我们怀揣着梦想,迎着阳光,正走在路上……
新春伊始,在兖州市工业发展领域里,一组组数据传递着振奋人心的消息:2012年,全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7.5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4家、达到149家,销售收入1100亿元、增长27%。太阳纸业、华勤集团销售收入提前突破300亿元,翔宇化纤销售收入过百亿……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的影响下,在国内宏观发展不稳的形势下,能够保持着稳中求进,取得如此辉煌成绩,可以说难能可贵。
2012年年初,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把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摆布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围绕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强力推进“三创工程”,提高创新能力等等举措,以求工业发展有一个更大突破。这一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可以说是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可操作性,对于兖州工业经济战略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心倍增,前景看好,但发展形势却急转直下,兖州市工业发展也陷入了经济下行压力的“泥沼”中难以脱身。去年上半,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是国内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但作为以工业为基础产业的兖州来讲,部分工业企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比较大,库存积压、出口萎缩,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全兖州市工业发展形势很不乐观。
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以强有力的投资拉动稳定增长,应对经济下行,应对增长低迷。每一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持续不断的投资推动发展。随之,太阳纸业年产40万吨食品包装卡纸、华勤集团10万吨钢帘线二期、300万套摩托车胎、澳星工矿机器人项目、经典重工核电管道支架、五征山拖大马力拖拉机、环宇无内胎工程机械车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在年底竣工投产。
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积极实施“三创工程”战略,集聚各种发展要素,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扶持“大企业创千亿、骨干企业创百亿、中小企业创品牌”,以各种措施保障“三创工程”的有序推进。出台了扶持“十百千亿”企业加快发展和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全兖州市各类企业发展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
好在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强有力的投资拉动和招商引资,推动全兖州市层面经济发展,才保障全兖州市经济稳中求进;好在我们兖州工业企业发挥自身调节作用,开展节约生产成本,提升运行质量,调整产业投资发展方向,加大技改力度,才抵御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的“侵袭”。
到了第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减弱,其产生的后续余波并没有完全消除,钢铁等原材料产业兖州市场需求减少,直接造成了焦炭、煤炭等产业兖州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经济下行减弱后的持续“震荡”,对我们兖州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煤炭、焦炭产业在兖州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在全兖州市范围内,有四个煤矿,还有两家主要煤化工企业,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占据着兖州市25%的地方税收比率。好在冬季来临,兖州市场对煤炭需求不断增加,随之而来是带来了煤炭销量的企稳回升,煤矿企业回暖越来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