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不摆鲜花、表彰不带红花、讲话不发讲稿、颁奖不用礼仪……2月18日,济宁市市中区召开的一次“特别”的会议引发了干部的热议。“安排30多项重点工作,仅用1天时间!”走出会场,一名干部步履轻松。
会议相当紧凑 既减负又给力
据会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特别”的会议将经济工作、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奖惩兑现和政法、宣传、信访、统战、群团等30多个工作会议合“打捆”为一个工作会议,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1天就完成了总结表彰和工作部署。“30多个会议都涉及到9个街道镇和区直部门,每开一次会议从筹备到完成基本都需要耗时半天,30多个会议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召开完毕,在具体安排落实中,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工作人员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
不仅如此,市中区还将实行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每年4月、8月为“无会月”,每周二、四为“无会日”,内容相近、时间靠近、与会人员重叠的会议,合并套开或接续召开;部门召开本系统全区性会议,每年不超过一次,时间不超过半天。
会议“打捆”开 落实“不打折”
“下面我来安排一下农业农村工作和群团工作……”记者在当日下午的分会场看到,该区的常委和政府副区长安排工作简单明了,10多委党政领导每人发言不超过20分钟,各项工作任务安排目标明确具体、一目了然。
会议“打捆”开了,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到基层调研、在一线创业,抓落实“不打折”。市中区把2013年确定为“落实年、突破年”,着力建立大督查格局,研究建立“宝塔形、网格化、全覆盖、分线作战”的责任落实体系,人人担责、层层落实,全力推动重点工作集中突破。执行未落实工作推进会议制度,通过抓“未落实”促进工作全面落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和区级领导联系包保重大项目制度,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突破难点、在一线完成任务,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考核”,进一步严格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市中区重新调整了8个重大项目指挥部,全力推进53项续建、新建项目; 抽调精兵强将,合力推进14个联系项目。“会少了,我们的精力更集中了。目标已定、方向已明,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抓落实、干实事、谋发展。”市中区卫生局局长李月兰说。(记者 石晶 通讯员 陈志龙 孟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