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购物卡,已突破它原有的属性,具有了"中国特色",作为一种新的腐败形式受到舆论的关注,由于卡自身存在的隐秘性,被民众视为隐性腐败--Shopping Card,咋就"卡"不住!
走在邹城市大街小巷,会发现一些店面挂的牌子:长期高价回收各大商场购物卡。"今年春节收的少,统共才三四万元,基本上都是一千以下的。"一个主营箱包的店主对记者说,"出售购物卡的大多是单位领导,当官的"。
拿卡消费的人就像钱贬值了似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东西就买,不用打折、不用促销。记者在某大型超市收银台前等待8分钟,10位消费者有6人持购物卡买单。限期使用的购物卡究竟有什么奥秘?
Shopping Card,是什么东西
又要过节了,拿什么礼品去拜会客户,作为一家经营办公用品的门市经理,这是李女士每年都会遇到的烦恼。为了能找到合适的礼品,她咨询了多家礼品公司,给出的建议更是五花八门,从茶叶、烟酒到手机、平板电脑、有机五谷杂粮,真可谓是林林总总。最后,她想到暑假为了给孩子补课,英语老师说要个简单的Shopping Card就行。"人家老师有文化还含蓄,我一问孩子才知道,Shopping Card是购物卡。为了孩子,送呗,再说卡实惠、方便,老师喜欢什么可以自由选择。"李女士说。
经常使用购物卡消费的人都知道,购物储值卡是代金券的一种,面值大小不一,从100元、200元到N元,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都可以自己做(有的也叫VIP会员贵宾卡积分卡)。
购物卡的来源也不复杂,一是自己买朋友送的,图个用起来方便;二是单位发福利或举办活动发的;三是关系单位或关系户送的。第三条最有问题。时下人们为了得到某些不应有的利益和特殊关照,或是已经得到了而需要表示一下,送东西招眼不说还怕不适用,给钱叉太赤裸,办个商场超市购物卡相赠,需要什么随便拿,既文雅叉实用,行贿受贿水到渠成。
个人,被购物卡"绑架"
在邹城工作生活20余年的煤矿机关工作人员张先生,每个双休日都会自驾带着老婆孩子进城,他的路线图多年不变,城中城→百货大楼→贵和→万家乐,今年又添加了节前新开张的银座。
这几个消费场所东西卖的贵在邹城人人皆知,但其销售额却节节上升。以位于市区最繁华商贸黄金地段的大楼为例,建成开业20多年来,商品销售和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16%和20%,在山东省县市级商业企业中位次处于前列,为什么老百姓觉得那里东西贵却还要去"送钱"?
记者调查发现,购物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张先生说,单位经常举办些活动,不发实物,都是商场的卡,来遛遛逛逛顺带着买些日用品、衣服等,东西是贵,但"不得不去消费"。
也曾有网友在贴吧总结邹城"30怪",除了"吃肯德基得排队"、"早餐喝川味面条加冲鸡蛋水"外,还有"大楼东西再贵照样卖的火"、"大楼的购物卡过年过节得排队购买"、"送礼就送大楼卡"等。
对此,一些商场负责人承认,企业或单位发卡的消费占整个营业额的比重不小,所以价格高了也不怕没生意。
和张先生一样的许多工薪阶层认为,购物卡剥夺了自己购物的选择权,成为"绑架消费",不合理。10年前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赵先生指出,Shopping Card泛滥助长了某些超市对商品标高价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