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争先进位”目标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目标要求:全市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1.5%,力争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6%,力争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3%,力争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
二、“大项目突破年”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张开朗
目标要求:(1)继续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坚持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和市县领导骨干招引十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责任制,全市新开工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260个、过十亿元工业项目30个以上。对县市区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一季度一观摩。(2)研究制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支持济宁转型发展的意见,推进争取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
三、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刘中会 曹景群
目标要求: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逐年上升。加大对各推动组、帮扶单位和县市区的调度督导力度,重点加大对四个薄弱县的帮扶力度。继续实行县域、镇域经济指标公开通报制度,同步通报推动组、帮扶单位工作进展情况。不断量化完善考核标准,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市直部门联系包保乡镇(园区)责任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对各推动组、帮扶单位的帮扶情况实行单独观摩。
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周洪 罗心光
目标要求:(1)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6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对每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牵头的帮扶班子、成立一个由龙头企业牵头的行业协会、制定一套量身定做的扶持方案。全面落实扶持骨干企业、支持中央省属驻济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年内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突出抓好100项技改项目,确保全市技改投资超过70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实施“信息化行动计划”,培育100家利税过千万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100个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制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2)全面落实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确保每个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0%以上,年内12个省级园区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2个突破五百亿元。
五、招商引资暨对接央企工作线具体负责人:周洪目标要求:(1)全市到位市外国内资金760亿元、增长30%。每个县市区至少新上20个过亿元的产业项目、2个过十亿元的工业项目。(2)深入开展与中央企业的对接合作,认真落实支持政策,根据央企投资动向制定一对一对接合作方案,争取更多央企落户我市。
六、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线
具体负责人:白山 陈颖
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实施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年内新增各类创业主体3万个,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园)达到30个(60万平方米),创业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培训创业者3万人,培训劳动者15万人以上,创业担保贷款突破20亿元。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线
负责人:刘中会 田志锋 石爱作 蒙建华 孔维民(一)“城市建设管理年”暨省运会筹备工作
具体负责人:石爱作 蒙建华
目标要求:(1)年内全市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落实支持济宁高新区、济宁北湖度假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制定调动市中区、任城区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积极性的措施,建成区面积每年拓展8平方公里以上、新增人口10万以上。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全面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对县市区城镇建设项目实行一季度一观摩。(2)省运会所有场馆年底前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实施省运会路径“绿色通道”建设,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好开闭幕式筹备、市场开发、赛事组织、参赛准备、志愿者选拔、后勤安保等工作,全面推进省运会筹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