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蔡祥珍肖晨晨)漕河镇按照全兖州市“12345”的总体要求,重点建设“产业化工业体系、现代化的生态农业、高质量的城镇化社区”,突出抓好八大指挥部,实施八项重点工程,打造幸福漕河新辉煌。
工业迈大步,势头更强劲
在金鑫玻璃年产30万吨玻璃制品项目的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华煤机械机床轰鸣,工人们一片繁忙;山拖凯泰一辆辆的大马力拖拉机装载上车,整装待发。这一幅幅繁忙的景象,无不展示漕河工业正走在快速发展的大路上。
今年该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工业富镇”不动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4个重点产业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实行指挥部集中会战制,力争新签项目3个,其中过亿元2个,新建项目4个,其中过亿元2个,引进兖州市外国内资金4亿元。为提高项目承载力,该镇高标准、高要求打造了面积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目前,工业园区漕河大桥和1.6公里的主干道已顺利贯通,3.5万伏变电站六路工业配出建设全面完成,正式T接送电。下一步,将继续启动工业园区供排水、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最优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漕河,提振漕河经济发展实力。
设施再改善,农业保丰收
“原来浇地要一家几口全上阵,还要一浇就是两三天。现在,扛着掀,拿着卡,打开开关抬手一插,个半钟头就浇完了,你说现在幸福不幸福?”东曹村村民徐振福激动地说。
该镇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抓项目,促发展,增后劲,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实施了东部贫水区2万亩高标准农业开发工程,工程涉及10个村,总投资2400万元。该项目新建维修提水站两个,新修煤矸石路84公里,铺设管道138公里,新上26个变压器,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区。把泗河水引入提水站,再通过提水站输送各长条井,保障了灌溉水源,改变了灌溉模式,实施了刷卡浇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大大降低了灌溉成本,提高了效率,使贫水区变成富水区。
力度再加大,社区更优美
走进漕河新村社区,一幅恬然和谐的景象映入眼帘。“原来有了电灯电话,现在真成了楼上楼下。现在农村人也能住楼,真是想也不敢想啊!”在社区内的休闲广场上老人们正拉着家常,其乐融融……
“今年,我们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扩大漕河新村社区建设规模,争取2015年全镇由31个村通过城镇化社区建设,整合变成28个村。”镇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吴村、左村上房率达到100%,后楼村即将实现全面拆迁,吴村年底力争完成拆旧率80%,确保七一前完成旧村腾空任务。左村建新率达70%,年底完成拆旧率40%。河南村建新率已达56%,140户已上房。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新村社区1万平方米社区商业街、30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投资500余万元的社区中心幼儿园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墙体粉刷,确保新学年正式使用。同时,为改善社区环境,不断加大投入,狠抓社区供排水、供电、供气、绿化、有线电视、天然气站、太阳能等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新行动,环境更宜人
“以前俺村环境真是没法说,鸡鸭乱跑、家狗乱叫,柴草堆到处都是,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现在到好了,街道干净,还建起了小广场,俺在这儿锻炼身体真是好啊!”年过七旬的前王村乔大爷告诉笔者。
为打造文明生态环境,该镇在去年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再次掀起村庄净化美化热潮。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将道路硬化后的配套建设与村庄净化美化相结合,各村认真制定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做到提前规划,提前布局。一条路一条路、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综合整治,做到道路硬化到哪里,绿化美化就到哪里,环境就整治到哪里。并建立了长效环卫机制,每村都有1-2名专职保洁员,对日常环境进行有效维护,靠上抓环境卫生,健全完善并高效运行“户集、村收、镇运、兖州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