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佩尔多莫·阿吉莱拉)
为了提高美国政府帝国主义行为的可信度,美国外交正在转型。美国的经济困境、奥巴马总统在国会中面临的众多难题,给他的第二任期带来巨大挑战。
金砖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特别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加大了美国外交的压力,美国需要实行更高效的外交。
中东和北非的矛盾冲突依旧。对伊朗施压以制止其发展核能以及对叙利亚危机的干预,凸显出美国在文化和政治外交领域影响力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与毒品相关的安全问题和犯罪现象仍未停止,其中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情况尤为严重。
转型外交诞生
面对上述情况,外交成为未来几年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每一个身在海外的美国公民都可以充当传播(美国)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交官。为此,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等相关机构作出了一些调整,将力量集中在那些有助于实现美国优势的领域。
由此诞生了转型的外交,即更加集中地发挥美国的思想和文化影响力,再结合国家实力,来赢得国际公民社会的人心。
媒体可以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国际事务献计献策,在政治外交活动中扮演有分量的角色,形成了媒体外交。以这种外交方式为基础,可以在公民社会中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政府模式塑造成世界民主和国家治理的模范。
出于这种思维,外交被视为美国复兴其全球领导地位不可或缺的因素。近几年提出了“巧实力”和三个“D”(国防、外交和发展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理论,是美国实行更加高效的安全与对外政策的手段。
作为补充,美国外交通过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全国维护民主捐赠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应对全球威胁。同时在利益相关国家越来越多地动用承包商、分包商以及经济力量强大的私营部门。形成这一现象的思路是,将他国安全和经济领域的战略因素私有化,有助于减少这些国家的政府用以抗衡美国影响力的手段。
小布什政府的外交错误促使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2009年至2017年)对外交活动理念作出了一系列调整,这不仅体现在政府的指导文件中(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2010年首次出台的《四年外交与发展评估报告》),也体现在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新的工作结构和形式中。
推动民间力量
《四年外交与发展评估报告》提出组织与协调新结构,以期在全球危机、冲突和自然灾害爆发时迅速作出反应。使馆工作也作出类似调整,提高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效率。对此,美国推行所谓的“民间力量”,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与冲突”为名,将发展领域专家和人道主义及其他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整合到外交活动中。
国务院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例如设立负责公民安全、民主与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由其领导新成立的冲突与稳定行动局,以提高美国政府在危机时刻的反应能力。
通过这些调整,美国完善了对外施加影响力的政策,将政府部门的重点放在那些对实现媒体妖魔化更加有效的因素上。因此,公民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是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基本工作。
作为配合,在联合国推动明显倾向于美国政府及其他强国地缘战略利益的人权、人类安全和保护责任议程。这些措施使美国的对外规划顺应国际新形势,并进一步推动军事工业集团的工作。
国际开发署也朝着与国务院和国防部密切联系的方向进行了一些改革。国际开发署的工作专门针对与美国利益相关国家的特定部门。在这方面,美国政府提出,公民外交是参与当地发展的主要手段。
综合来看,美国外交通过国际开发署开展以下活动:推动私营部门的参与,激发关于与美国利益相关的国际话题的讨论,以及与重要部门合作宣传美国民主模式和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