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山广场(整治前)
琵琶山广场北侧便民疏导点(整治后)
占道经营一直是市容执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边是商贩沿街叫卖和城管打游击,一边是城管苦苦劝导为市容忧心。为科学、合理、有效、和谐的解决占道经营的问题,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实施"便民服务摊位工程", 在城区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合适位置初步设置了20处便民服务摊点区,共疏导流动摊贩1200多个,解决3000多人的就业,实现了市容管理与市民需求、经营商贩的共赢。
便民服务点设置背景
由于摊贩通过在街头摆摊设点满足自身或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对街头摊点采用围堵、驱赶的方法,将会进一步激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也给执法者的形象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市城管执法局本着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从摊主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出发,通过归拢安置,设置便民服务摊点,既满足了市民需求,又解决了商贩的就业问题,更实现了有序管理。
严格管理 "疏"与"导"并重
为切实解决问题,市城管执法局创新管理模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便民疏导点规范管理的通知》,对便民疏导点在科学设置、规范管理、协作联动、建立机制方面提出了要求,将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计作为准则。
在苗营路开关厂门口,市城管执法局任城分局二大队协调当地居委在开关厂空地上设置临时疏导点,在疏导点的设置上,因地、因路、因街道,按照不扰民、不阻路、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强化整治。同时请物业人员参与管理保洁,统一制作车辆,统一制作公益广告,统一划分摊位面积,统一签订三包制度,做到营者有序、营者有位的良好局面。同时执法人员坚持错时执法和高峰岗执法,早晨7点半到苗营蹲点,晚上九点下班,加强疏导点和苗营路管理。
群众交口称赞 疏堵结合显成效
设立疏导点是从过去单纯的"堵"到"疏"的转变,可谓一举多得,即兼顾了摊贩的利益,又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城管执法部门管理也更加有效了。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红星东路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的越建越多,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于是,在红星东路与皇营路交叉口的周边区域,经营早点、蔬菜、水果的流动摊贩越来越多,既给城市管理执法队员带来了较大的管理难度,还经常堵塞交通。鉴于周边居住群众的需求,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执法人员颇动了一番脑筋。
琵琶山批发市场附近有4处居民小区,北临市第二人民医院,日常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但是周边农贸市场等设施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居民需求,加之附近的英华路占道经营严重,致使这一带常常堵塞交通,城管执法人员与交警联合执法多次,常常是流动商贩们走了又来。这一带原来也是出了名的烧烤区,以致垃圾污水横流,扰民现象严重。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执法人员颇动了一番脑筋。2012年10月中旬,经过实地调研,市城管执法局中区分局六大队在琵琶山广场北侧设置了便民疏导点,该疏导点位于英华路琵琶山社区广场北侧,目前共计容纳各类摊位47个,执法队员坚持错时班、高峰班及早晚班制度,做好日常市容的巡查和定点蹲守。有效缓解了周边的市容和交通压力,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经营业主和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一位姓沈的大姐在这附近卖水果,以前城管队员没少劝导她,她也有难处,家里有孩子要养,自己又没啥技术,现在好了,沈大姐说到这脸上笑开了花,"过去城管抓得紧,卖水果时总是提心吊胆。现在我们只要遵守疏导点的相关规定就行了,再也不必躲躲藏藏了,我们安心了。"一个住在附近的林大娘告诉笔者,原来下午5、6点钟,这附近堵得行人走路都难,有次她去买馒头,路上让车刮伤了,车主也冤枉,这路都让商贩占了,技术再好,也难免刮着人。这个疏导点设立后,这附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拥堵了。城管当时设置疏导点的护栏时,附近的居民都拍手称快。交警也走过来,对笔者说,这附近的交通拥堵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疏导点的设立为交警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