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个全民义务植树节到来之际,3月11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市政协主席赵树国来到大运河滨河大道景观带建设现场,与市直机关和市中区的干部群众一起义务植树,并视察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刘成文、王次忠、李建华、许向农、张闽玉、曹晓明、丁颖、商建设、罗心光、田志锋、石爱作、郭洪敏、蒙建华、孔维民、曹景群等军地领导同志和市委特邀咨询步士金等一同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拓宽的运河水道碧波起伏,两岸景观绿化正加紧进行。上午9点多,马平昌、赵树国等市领导来到梁济运河东岸义务植树现场,立即拿起工具投入到劳动中。他们与现场的干部群众、部队官兵一起,三五人一组默契配合,挥锹铲土、 扶苗填坑、踏土夯苗、培土浇水,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栽下一株株树苗。在市领导的带领和感染下,广大干部群众干劲倍增,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共栽下500余棵白皮松、白蜡等10余个品种的苗木,放眼望去,连片的新绿错落有致,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焕发出盎然生机。
据了解,今年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实行市、县、镇、村四级联动,3月10日至3月12日,市、县分别设立14个主现场,449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植树活动,预计完成义务植树24.79万株。
参加完植树活动,马平昌在赵树国、刘成文的陪同下,视察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在项目建设指挥部听取了汇报,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马平昌充分肯定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取得的进展,对付出艰辛努力的建设者们表示亲切慰问。他说,济宁因运河而兴,古老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世世代代济宁人对运河的深厚感情。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济宁提供了弘扬、创新、传承运河文化的机遇;济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造运河、利用运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搞好这一项目的开发建设,对济宁的未来尤其是对提高城市品位、确立“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定位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把“三河六岸”开发摆在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列为“落实年、突破年”分线作战的重要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寄予厚望。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从为历史负责、为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的重要性,用战略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加快推进“文化古运河,都市大运河”开发建设,让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马平昌强调,要放眼世界、放眼全国,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开展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的规划论证工作,以开放的姿态广征意见、博采众长,通过大范围论证,编制与济宁市总体规划和“三河六岸”规划相衔接一致、充分体现济宁文化特色的高水平规划。要科学论证,分步实施,严格遵循市场化规律,高标准开展招标、招商,让高水平、有实力的大公司成为建设队伍的主力。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瞄准国际标准、一流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好、档次高。要加强对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的领导,统筹兼顾,协调运作,切实把项目建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精品工程。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项目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尽快打造出靓丽的城市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