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传春)3月17日,兖州市新驿镇王楼村田间,正在指导施工人员填埋PVC输水管道的镇水利站站长吴宪义告诉笔者:“再过几天,王楼村村民浇麦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安机子、修垄沟了,只要把电卡插进射频控制器,水就直接可以进地了。以前浇一亩麦花费近20元,现在仅需12—15元就能解决。”像王楼村这样的村在新驿镇已达到40多个。这是新驿镇大力发展“项目农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如何破解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新命题?对此,新驿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主题,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以今年为例,全镇新建或续建农业项目16个,其中农业基础项目3个,良种良法良技推广项目2个,设施农业项目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项目2个,产业化项目3个。
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新驿镇把重点放在了巩固提升田间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效能上。今年,他们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实施了“小农水”二期12000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新驿项目区6000亩田间工程等3个项目,投资额1800多万元。项目完工后,项目区内每亩农田如一年按6次灌溉计算,可比项目实施前年节约资金50多元,节约用水23—25立方。同时,项目区内农民每人可获得政策性资金收入1000多元。
在西东村设施大棚现场,我们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内西瓜苗、甜瓜苗等已是几公分高,再过几天就要起苗栽种了。村支书王乐清告诉我们,“通过实施招商引资,村里今年集中流转了一批土地用于发展西瓜、甜瓜等的种植,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出家门就能挣到大钱。”像西东村一样,蔡庄村、文兴坡村等10多个村也都立足村情民情,着力在设施农业上破题,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带动高效农业品种和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力支撑。
蔡庄村村民张宪印说,村里1000多亩地都流转了,现在村里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及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给租地方打工,一天能收入50—80元不等,还基本不耽误家里的事务。一年下来,每人能比往常多增加收入10000多块钱。
拉长产业链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新驿镇按照“做起、做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优先给予土地、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倾斜,促其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同时,把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服务招商同步推进、同步考核,着力引进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努力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东三村顾来军指着自家建的肉鸭养殖大棚高兴地说,如今养鸭就像割韭菜一样,一年能卖六七茬儿。近年来,新驿镇还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以镇外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现全镇优质粮食(小麦、玉米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各类种植、养殖大棚达到近100多个。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济宁新闻 > 新驿:做活“项目农业”促增收
新驿:做活“项目农业”促增收
时间:2013-03-19 19:32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尼山镇抢抓春季有利时掀起绿化造林高潮
下一篇:曲阜村医和患者共享“院所一体”管理成果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