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济宁讯(通讯员 李大发 闫绍勇 徐丁)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邹城工业园区的“工作落实年、创新突破年”。该园区不断强化赶超意识,紧紧围绕邹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升标杆,创新举措,全力突破大项目建设,加快培植精细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制造、新型造纸等产业,全力打造“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工业化新平台。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实力膨胀壮大。把项目建设放在事关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事关园区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坚持“政策扶持大项目,精力倾斜大项目,干部服务大项目”,全力打好工业崛起攻坚战。以加快项目建设为核心,落实重点项目实行“台帐式”管理,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包保领导,确定任务目标和工作职责,在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投产达产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掌握建设进展、产业动向、投资意愿等第一手资料,集中破解项目签约、入驻、开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落实就是有能力,执行就是讲政治的态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督导检查,确定每月1日、11日、21日为调度日,项目包保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同研究推进措施,全速推进泰山玻纤、百隆色纺、恒信焦油加氢、华鲁生物、圣齐生物等10亿元以上在建续建项目进度。以集约挖潜提高土地保障能力,通过合村并点、新农村改造置换土地,通过园区企业“腾笼换鸟”提供土地,通过加强新建项目用地审查,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节约土地,切实保障重点签约项目用地需要。
以扩大招商为助推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突出重点抓招商。立足园区产业实际,着力引进精细化工、生物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项目,膨胀产业整体规模;以荣信、泰玻等龙头企业带动支撑,上下延伸产业链条,左右扩展协作配套,催生关联项目,突破产业空白和瓶颈,构建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和优势产业链;广泛接洽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财政税收高、产业拉动强、社会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环境低成本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从“量”到“质”的转变。二是创新方式抓招商。抓好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和以友招商,充实完善重点客商信息库,做深、做细、做透与客商的联络沟通,切实提高招商命中率。积极开展主题概念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充分依托中介机构的信息和渠道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促进人流、资金流、项目流的大积聚。三是健全机制抓招商。一方面,推进专业招商。以园区机构改革调整为契机,设立工业园区招商局,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对招商成果实行每月通报、半年考核、严格奖惩。另一方面,加大外出招商力度,积极参加各地招商洽谈活动,努力增加项目储备、积蓄发展后劲。年内力争招引一批过20亿元、50亿元项目。
以生态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园区形象。大项目引进、大产业发展,离不开大平台构筑。作为全市大工业板块的核心区,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以生态园区、生态工业为主体的低碳产业基地。一是完善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太平镇总体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人口、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整合空间资源,协调产业布局。二是健全配套设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幸福河路南连北延和坤隆路建设,协调配合推进富太路、富北路太平段工程,构建园区路网结构南北主轴,拓展园区发展框架,贯通贯穿园区的临菏路、岚济路和新济邹快车道,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结构。实施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工业管廊,力争水、电、气、通讯、排污、排水工程随路配套,优化项目入驻条件。三是加快生态建设。围绕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注重土地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突出抓好北部生态湿地建设,持续优化自然环境,逐步培植生态旅游产业;实施绿色提升工程,推进主干道路景观带和幸福河、白马河、泗河景观带建设,为打造“省级示范城镇”、“生态工业园区”奠定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