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面对的灾难不仅仅是战争,还要面对自然的灾难。军队作为国家最有组织、最有纪律的一支力量,可以说是应对这些灾难的主体力量。如果我们把军队仅仅看做是用来打仗的,那么军队无疑只是一台暴力的机器。而当军队面对威胁、面对灾难时,仍然会义无反顾地像打仗一样投入到救灾活动当中,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
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地震。震情就是命令。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解放军依据“应急预案”立即投入到救灾行动中。至今,解放军快速投入救灾的反应表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也获得了国外媒体的称赞。甚至,有的国外媒体还将中国军队的这种能力与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称赞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已挤入先进国家行列。
不只是中国的军队,外国的军队在国家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也会出现在救灾的现场。在自然灾害中拯救生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军队都认同的使命,在这一刻军队没有国界。但是在救援过程中,外国军队依然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呢?日本自卫队在救灾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突出;美国大兵在救援中还要携带武器装备。
日本自卫队救灾:拒绝执行命令被诟病
虽然日本的军事力量被称作“自卫队”,但是无论是在日本人还是其他各国人的心目中,大家是把它作为军队来看待。
日本自卫队的救灾职责启于1957年5月,在组建自卫队3年后,日本政府公布了《国防基本方针》,明确把救灾列为自卫队的五大职责之一。但由于二战后日本接受了和平宪法,国内对自卫队的角色一直有争议,加之相关法律对自卫队救灾的规定也过于繁琐,自卫队在救灾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突出。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发生时,日本自卫队救援部队7个小时才进入救灾现场,其救灾怠慢曾受到舆论痛批。当时自卫队出动时仅带着铁锹,徒步开进了震区,没有动用直升机等重型设备,民众就火了。
为此,当局修订《自卫队法》,明列自卫队应主动救灾,强化人员训练及资源分配,并将救灾能量具体告知灾害对策本部。在阪神大地震得到教训的各自卫队,为迅速有效地实施救灾派遣,均要求在灾害发生初期,就能立即反应。
2003年日本《防卫白皮书》公布数据显示,高达71.8%民众认为,救灾是自卫队存在的首要目的。日本2009年《防卫白皮书》要求“自卫队平时更应致力于救灾派遣”。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随之又带来了海啸、核电站危机之后,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接连几次对日本自卫队发布抢险救灾命令,日本自卫队投入到救灾当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日本还开始征召1万名预备役自卫官投入到救灾行动当中。此次行动是日本自卫队自成立以来出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强震、海啸、核物质泄漏一系列灾害,如推倒多米诺骨牌般,把日本带入了二战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自卫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也由此展开。
几天后,奔赴灾区的自卫队队员从最初900人增至5万人,约76000名自卫队人员(陆上自卫队约45000名、海空自卫队约31000名),救援了1.93万名日本灾民,仍显捉襟见肘。日本首相菅直人已调集24万自卫队中的10万人实施救援,这是二战之后,日本自卫队最大的一次行动,另外还征召预备自卫官和6500退伍人员加入了救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