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被警方带回济南。
骗子应用的欺骗工具。
记者7月12日从槐荫公安分局采访获悉,7月9日21时30分,王某某、刘某某等9名犯法嫌疑人被警方从广州押解回济,“5·14”特大电信、网络欺骗案成功告破。
今年5月14日,市民李某在互联网上结识了自称是南方某私募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张某。交换中,张某以高额回报为钓饵骗取了李某的信任,在李某向其供给的银行账户汇去19万余元后,张某消散无踪。发明上当上当后,李某立即向槐荫公安分局营市街派出所报了案。接到报警后,槐荫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和营市街派出所成立专案组迅速展开侦察。通过对李某的银行汇款单进行技巧分析,断定犯法嫌疑人很可能藏匿在广州,且持续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6月9日,办案人员前往广州进行侦察。
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办案人员重点对相干银行账号的存取款情况进行侦察,发明犯法嫌疑人欺骗李某所应用的3张银行卡在汇款入账后,现金全部被迅速取出,银行卡随即停用。通过对银行监控录像进行分析,办案人员发明,5月23日凌晨,一名带黑框眼镜及鸭舌帽的男子曾通过相干银行账户进行提款,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随后断定了该男子的真实身份,并缭绕该男子的运动情况及社会关系展开侦察,断定该男子系一犯法团伙成员之一。在查清该犯法团伙全部犯法事实后,6月25日至7月1日,办案人员先后3次实行抓捕举动,将王某某、刘某某、陈某某、蔡某某等9名犯法嫌疑人全部抓获。经审查,该团伙成员对他们持续应用网络、电话实行欺骗的犯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又讯 记者从公安部门懂得到,随着网络、手机等通信工具迅速发展,国内外电信、网络欺骗案近年来持续高发,欺骗伎俩层出不穷。警方表现,从目前看,市民应特别注意几种常见的电信欺骗:
1、话机欠费型。犯法嫌疑人冒充电信公司、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电话或发短信称事主的话机欠费。被否定后,又谎称“事主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请求事主尽快报案”,并把所谓的“报警电话”留给事主。事主拨打该电话时,另一名自称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犯法嫌疑人会让事主将银行存款转移至某指定账号由银行技巧人员进行升级保护,并电话“领导”事主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将事主银行卡内存款骗走。
2、POS机花费型。犯法嫌疑人以事主“在某商场刷卡花费了多少钱”为内容群发短信,并留下接洽电话。当事主拨打该电话核实时,犯法嫌疑人即称事主在某商场刷卡进行花费,请求还款。被否定后,又会谎称事主个人身份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留下“报警电话”供事主报案。事主一旦拨打该电话,很可能遭遇“话费欠费型”欺骗。
3、退税勾引型。犯法嫌疑人冒充税务局或房管局工作人员给事主打电话或发短信,内容为“税务局要退还事主车辆购置税”或“因政策变更,房管局要退还事主部分房屋购置税”,并留下接洽电话,事主一旦拨打该电话,便会被请求在银行ATM机上办理退税手续,导致卡内存款被骗走。
4、编造事故型。犯法嫌疑人以事主的亲友在外地出车祸、遇重大疾病、钱包物品被盗等为由群发短信,欺骗事主将钱汇往某指定银行账户。犯法嫌疑人如事先懂得到事主的家庭信息,则会频繁拨打骚扰电话或采用其他手段迫使事主的某位亲友关机,再以事主亲友在外地遭遇变故骗事主汇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