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了解:小伙子是该镇刘楼村的刘某,通过网络与邹城姑娘朱某一见钟情,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刘某便将此事告知了父母,其父母得知后非常高兴,催促儿子赶快上门提亲。不料想却遭到小朱父母的极力反对和百般阻挠。所以,一大早夫妇俩就带着儿子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该所工作人员立即联合村干部驱车到女方家调处此事。当日下午,工作人员和刘某夫妇带着小刘来到女方家。由于不知道异地聘礼风俗,刘某家人身上只带来1万元,朱家却要求付10万元的聘礼。为尽快解决女方父母女儿远嫁不归的心理门槛,次日工作人员带领男方父母和小刘再次驱车来到女方家,工作人员劝老朱夫妇:“男方家庭条件不错,全家人又对你女儿好,这不是很好吗?至于姑娘的聘金问题,我们还可以再商量。”对男方父母,也建议他们尊重朱某父母的意愿,提高聘金,表示诚意。“我们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本想在附近找一女婿,年老了好有个照应,现在却要远嫁他乡,而且不顾我们的感受,太寒心啦!”说到动情之处,女方母亲抹开了眼泪。“女儿是你们的心头肉、小棉袄,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为亲事闹翻的,我们也调解过,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也要长远打算,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养育之恩的。”工作人员再次劝说。这时小朱也表态道:“妈,即使我结了婚,不管我在哪儿,都会永远孝敬你的。”工作人员的一番话和女儿深情的表白总算让女方家长松下了一口气。最后,男方同意支付养育聘金6.6万元,双方父母握手言欢,一对恋人喜极而泣。让人欣喜的是,就在前几天,两人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登记结婚了。
此事折射出目前农村还普遍存在的一些婚姻陋习,该所工作人员对当事人及时进行调解,安抚女方父母的抵触情绪,将可能激化的矛盾平息下来。3天时间,来回奔波,平息一场纠纷,缔结一桩良缘,实现了人民调解的高效率,充分体现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牛海梅 杨玉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