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带动下,北湖新区将发展成为济宁城市主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和生态宜居新城;滨河新区将成为中心城区西跨的新载体,发展商务商贸物流;济北新区即任城行政中心,着重发展商贸、文教、居住;东部高新区则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新城。
功能分区明晰了,下一步就要从各项细节入手确保规划的顺利推进。在建设用地方面,济宁将按照“集中建设、凸显新区中心;以新区建设为主,兼顾旧城更新,推进城市整体框架的构建,确定近期重点用地的建设。“我们的规划中,新增土地供应空间分布集中在城市空间拓展区,与城市近期整体空间发展思路吻合;存量土地分布集中在任城区、市中区范围内,也是老城改造的核心。”郭庭良表示。
那每年10万人的城市人口增加又从何而来呢?郭庭良分析,人口增加主要有三种形式:机械化生产造成劳动力剩余、土地托管流转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人口转成非农业;挖煤塌陷地造成的被动城镇化,以及从事二三产业工作岗位成城市人口。
“但是不能说搬进城里生活了就完成城镇化了,要以提倡‘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追求的是健康的城镇化。”郭庭良说,像济宁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容易患上交通拥挤、上学难、就医难、商贸物流不完善等“并发症”,因此要推进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外环、路网、车站等道路交通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满足民生需求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福利设施等公益性设施机构建设。这些都是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我们也希望在户籍改革制度上有所突破。”
刘海涛指出,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空间和人口的增长在规划引导的同时,还应该符合一般性的城市发展规律,并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中心城区的规划只是一个方向和引导,要把规划变成具体的建设,离不开规划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协调配合,只有既科学又可操作,才能确保中心城区的建设坚实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