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强地方财力、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考察中,大家通过听、看、议,发现所到之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无论是早期的起步腾飞,还是中期的转型跨越,工业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就是现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他们依然把工业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引擎,抓工业的精力没有丝毫放松、力度没有丝毫减弱。
园区数量多、档次高、产业集聚效应强,是这几个市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十九年来主要经济指标连年攀升,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近年来,园区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9家、研发机构300家、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各类科技载体超38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2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8.2元,各项指标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初步展现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形态。据了解,苏州市目前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2家,去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9亿元,分别占全市的83%和57.2%。2012年苏州市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3.5万亿元的规模,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今年又集中力量建设总投资超过1万亿的200个重大产业项目,启动了“万企升级计划”,着力建设一批居全国全省行业首位的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绍兴市对11个省级开发区进行整合提升,面积扩大7.3倍,形成了38个块状特色经济聚集区,40多个主导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外向度高,招商引资力度大,是这几个市经济活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重要因素。如靠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起家的昆山市外资企业已达到2万多家,今年又提出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亿元内资项目20个的目标。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际商务区成立以来,始终本着“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低成本、高效率、零距离”的投资发展环境,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区已累计引进韩日、欧美、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全国利用外资4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3.84亿美元,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高档纺织、高档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
完善的创新体系、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这几个市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常州市开展“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不断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去年一年就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累计达到72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杭州市坚持走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的路子,深入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发展迅猛,加大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十大科技平台”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示范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等,工业经济实力籍此大幅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和城市整体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内地城市前列。
学而知不足。对比先进地区,我市工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强化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意识,坚持大抓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松劲、加快园区转型升级不停步、加大“转调创”力度不减弱,深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以更大的力度开展“大项目突破年”,快速增强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