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凤芹
“这几天可忙坏了,这批合同鸭马上要出栏了,要抓紧联系签约公司,” 大安镇牟家屯的养殖户老董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手中的几本黄皮本子,“还要整理整理这几本‘记录本’,合计合计这批的养殖情况。”
提到这几本“记录本”,50多岁的老董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别小看这几本本子,里面的条条框框可全着哩,从前可不知道养鸭子还有那么多道道呢,畜牧局的人三天两头来检查,嘘寒问暖的,态度也好,跟城里人的小保姆似的。咱这小场子也能像那些大养殖场一样了,也实现科学化养殖啦……”
据老董介绍,“监管保姆”还很特别,来到场里先看圈舍再看“记录本”,不吃不喝,还不用发工资……
老董口中的“小保姆”实际上就是畜牧部门驻养殖场的监管人员,而他口中的“记录本”其实是四本16开大小的监管记录档案本。
近年来,畜牧兽医局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落实服务行动,全力助推兖州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兖州,有400余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配上了“监管保姆”, 达到了10个镇(街)全覆盖。
“监管保姆” 很特别:一是来头不小。上至畜牧局领导,下至村级防疫员,全部包场(户)到个人,充分发挥兖州市、镇、村3级监管体系优势,使全兖州市监管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责任不轻。局机关干部每人至少重点监管四个养殖场(户),每周至少到场(户)两次,包场人员认真落实辖区内养殖场防疫监管制度,与场(户)负责人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兽医监管责任书》。对监管责任人工作失职的,按防疫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三是管的不少。监管人员全方位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对养殖场(户)实行全程监管服务,涉及畜禽饲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养殖到屠宰的无缝隙监管。
小“记录本”里有大“乾坤”:内容全面。16开大小的监管档案本囊括了畜禽从补栏至出栏的各项指标,包括养殖场(户)的饲养情况,免疫、诊疗和无害化处理情况,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情况等。项目详细。档案本不仅记录着整个养殖场的情况,同时还详实记录着每一头(只)畜(禽)的情况,确保防疫、监督、监察不漏一畜一禽。责任明确。在《官方兽医监管记录表》上,不仅注明了监管人员的到场日期,还注有监管人员的签名,以保证监管有备可查。
自畜牧部门实行监管制度以来,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好评,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把监管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确保兖州市民“餐桌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