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随处可见
为了遏制白色污染,从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在我国全面实施,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已经实施了5周年,记者近日采访济宁市场发现,塑料袋有偿使用在大型商场、超市中实施起来比较规范,而在农贸市场、路边摊,不合格塑料袋依然用得欢畅。
老年人自备购物袋,同时青睐手撕袋
昨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赶到市区琵琶山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走到蔬菜瓜果区的大爷大妈们先是撕上一堆手撕袋,再去挑选蔬菜,在营业员称重完毕后再套上一个袋子。“每次出来买菜都得带着两个购物袋,怕买的东西多装不了,先多裹上几层,而且这个袋子是免费的,不拿白不拿。”一位大爷这样告诉记者,同时也表达出不少老年人的想法。记者发现,来超市选购蔬菜的顾客中,老年人推的购物车中的蔬菜水果大多包裹着两层手撕袋,而年轻人则只用一层,有的捆装蔬菜直接不加塑料袋。“自从塑料购物袋收费后,我都有意识地放个塑料袋在背包里,占不了多少空间,在超市买了东西就直接用这个袋子,用坏了就换一个。除非很突然的情况才会买塑料袋。”正在购物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包中经常固定性地放个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偶然也会付钱买购物袋,一般自备袋子的情况能占七八成。
农贸市场、路边摊,免费塑料袋敞开用
“这塑料袋要是收钱的话,谁来买你的菜?”在市区工行东街的早市上,来买新鲜蔬菜的市民不少,大家挑选蔬菜前都会很习惯地先向商家要塑料袋,感觉袋子不结实还会多套上两个塑料袋。一位卖蔬菜的大姐告诉记者,本来塑料袋就不贵,两三块钱一把,不值当地收费,像他们这种小本儿生意,用贵塑料袋再收顾客钱的话,基本上就意味着把顾客往外赶,不如这种免费塑料袋用着方便。
在早点摊上,不少商家都会提前准备一摞套好白色塑料袋的碗,有顾客上门,直接将热粥盛到塑料袋里,方便顾客在摊子上吃或者带走。“大多人怕碗洗不干净有病菌,要求套塑料袋,提前弄好方便。”卖粥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偶尔会有顾客要求将塑料袋拿下来。(记者 刘利莎)
新闻链接:
“限塑”5年节约石油600万吨
一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限塑令”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中介绍,自2008年“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但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表示,我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塑料200万吨,从2008年“限塑令”实施至今,5年间要消耗1000万吨,虽然通过限塑5年内减少消耗塑料100万吨,但减少量仅是消耗量的10%,而消耗的90%塑料大部分并未得到回收利用,而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污染问题仍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