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还是农村,转变的是管理和服务
(周庆来 王祥宝)走进泗庄社区,放眼望去: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绿化带、崭新的居民楼,绿树环绕、鸟儿啼鸣、小溪流淌……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再吸上几口新鲜空气 ,让村民感觉到比住在城里要舒服得多。
在这个合并13个行政村,社区规划人口1.5万人的大社区, 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环境优美,生活现代”。
换了牌子,农村变社区,但是农村还是农村,转变的是管理和服务。
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这不是城兖州市小区,而是泗庄社区的真实写照。“大家住进新村后,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了,人人都主动将垃圾集中放在垃圾桶里,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村民这样说,“社区还聘请了专职保洁人员,村容村貌比原来好太多了。”
楼前楼后绿荫花团,自来水、宽带……通到了家家户户,但是提起过去,姜高村村民米庆美深有感触,“以前我们村环境很差,房前屋后坑坑洼洼,鸡舍猪圈随意建,蚊蝇乱飞,一到雨天,道路泥泞,到处都是脏兮兮的,雨水排不出去,没少和邻居产生矛盾,特别是一听天气预报,说有雨,晚上都睡不好觉。如今我们搬进社区,住着楼上楼下的新房,家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城里有的绿化带、健身器、活动室等配套设施,社区都有,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真是没法比!”丈夫王廷仲对记者说,“刚上楼的时候,晚上下雨全家都起来了,有点不适应,时间一长适应了,可以睡个安稳的觉。”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如今,俺们也住进了漂亮的社区,社区里也建了幼儿园、用上了天然气,这和城里人的生活有啥区别。”说起眼下的幸福生活,入住社区的泗庄村张大爷便打开了话匣子。60多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在老村住了大半辈子,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添了新家具,打心眼里感到幸福。谈起住在新居的感受,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每天吃过饭,我就跟老伴出去散散步,打打门球,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真是赶上了好光景。”
安居乐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宜居,更重要的是要让举家而迁的老百姓有活干、有收入。
姜高村在旧村复垦中,干部们轮流盯在施工现场,24小时歇人不歇机,整整20个日日夜夜,180余亩平整的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每亩以500元的价格承包出去,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余万多元。为提升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村里将旧村租赁费给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元生活补助,为群众交纳农村合作医疗费,并为513名村民垫付了养老保险金两万伍仟余元。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零风险生产,尽快步入小康生活。该村从2012年5月份开始到年底,已全部完成全村1850亩土地的流转,土地流转率达100%。现已成立三个专业合作社及“三棵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瑞鹏农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建设各式温室大棚150多个,占地面积200多亩,常年向社会提供四季有机蔬菜和有机瓜果。同时引进宏盛绿化有限公司、大地花行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来村发展绿化苗木种植,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村支部书记张永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原来村里种地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了,体力跟不上,新科技也不会,除了每年的耕、种、耙、浇水、施肥、种子等费用,不算搭的功夫,一年也就收入八九百元。如今不用投资农机设备了,省一笔,不用下地干活,每年收取成本费900元,再加上国家补贴就1000余元。如今一些年龄大的村民给种植大户打工,每天工资五十元左右,一年挣一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在家门口就业打工,增加群众收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