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锋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兖州市”、“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山东省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兖州市”、“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兖州市”……众多的荣誉告诉我们,兖州农业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事实也的确如此。
作为农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兖州市农业局却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如何将兖州的农业发展再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率先达到农业现代化,让农业发展最大限度惠及农民群众,这也是兖州农业人的现代农业梦。
“千里之行始行足下。同样,梦想的实现来自于脚踏实地。当前,兖州农业发展正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提升抵抗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解决影响‘三农’的深层次问题,为兖州农业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兖州市农业局局长张士坤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今年5月26日,兖州市迎来了一场伴随大风的暴雨袭击,即将成熟收获的小麦出现了大面积倒伏,这让农民群众心急如焚。兖州市农业局启动了应急预案:雨停之后,设在各镇驻地的“农事通”显示屏向农民告知应对措施;10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第一时间奔赴各镇田间地头,察看灾情,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最大程度减少受灾损失;积极联系保险公司对受灾面积进行测量,为受灾群众理赔提供证据;下一步还将组织省级以上专家对灾害损失提供专业数据支撑;组织专家对受灾小麦进行会诊,为三夏生产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几天前的一场大暴雨,让我们看到了兖州市农业部门抵抗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这种应急处置能力,在农业局绝不是偶尔为之。“围绕着农业发展,我们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应急预案体系,有应对恶劣自然灾害的,有防治病早害的,有田间管理的等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兖州市农业局的农技专家王艳说,“今年春季,我们从农田中及时观察,预测有可能会出现‘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我们提前到各镇对农民进行‘赤霉病’的防治讲课,并到田间地头对用药量进行技术指导。在其他县兖州市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的时候,兖州市的病虫害发病率降低到了1%以下。”
小麦夏收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农业局农技站的农业专家们就到了小孟镇对全镇的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小麦倒伏的情况下如何收割、小麦玉米一体化稳产高产模式、夏直播等技术推广工作。
像这样的培训,农业局每年都要组织好多次。如今,在农业局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兖州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人员网络,包括“农事通”、每村定期制作“农业技术推广宣传牌”、定期发放明白纸为主要内容的平面推广体系,包括农业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广播、电视、科技示范户飞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空间信息化服务体系。针对农技人员开展“每周一讲”技术培训,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
“农技推广,是影响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面,我们全兖州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纵向人员网络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空间立体推广体系,实现了全覆盖,这为提升全兖州市整体的农业技术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兖州市农业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我们在农业局采访的时候,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明天他们将在大安镇“打土钻”。技术人员所说的“打土钻”就是取土,为土壤化验提取样本。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化验,为秋冬季农田施肥、播种、浇水和田间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数据。
正是这种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才有了今天兖州农业高产创建的新成就。类似的技术支撑在农业发展中已经体系,这个技术体系下的举措不仅多,而且形式多样。比如,为每个镇都配置一名区域技术专家,随时向全镇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比如,为全兖州市14名种粮大户配备一名农业专家,种粮大户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得到农业专家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