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心有所属”,单联华和魏星仍经常结伴读书。
“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这是不少即将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们发出的青春呐喊,一度在那些徘徊在就业边缘的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就业“冬季”里,仍有不少人享受阳光所带来的温暖,因为这些毕业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在就业“冬季”里,当众多应届毕业生为“心归何处”而苦恼时,他们已经“心有所属”。
这个“冬季”,我很“温暖”
“工作定了吗?”、“一个月工资多少呀”、“国企,外企,还是私企?”、“福利待遇怎么样?”……就业季里,诸如此类有关“就业”的话题,在校园里已是老生常谈,这似乎也成了毕业生们打招呼的一种方式。提起“就业”,有人欢喜,有人忧。漫步在校园里,从毕业生们脸上的表情似乎就可以窥探他们的现状,找没找到工作?亦或是对现在的工作满不满意?
对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毕业生单联华来说,在这个就业“冬季”,他却没有感受到一丝“冷”气。因为,在踏上社会这所大学之前,他早已拿到了两张“入场券”,即就业通知单和考研录取通知书。当众多毕业生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时,他正与同学们享受毕业前最后的“疯狂”。
2012年11月,潍坊昌乐二中到曲阜师范大学招聘教师。“90后”单联华递交了简历,经过重重考核,参加了面试,“没想到能顺利的通过,觉得自己很幸运。”单联华说,自从踏入曲师大的那天起,教师就成了自己今后择业时的一个重要选择。就这样,他成了昌乐二中一名准历史老师。“当时,招聘的负责人就告诉我,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学校任教。”
上进心较强的单联华,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不断攀登,不断接受挑战。后来,他又加入到考研大军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单联华以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如愿以偿的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美国史)专业的研究生通知书。
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就此踏入社会,单联华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重新出发。采访结束时,单联华告诉记者,他有资格申请硕博连读,“如果去读研,正在考虑要不要考博。”
因为有准备,所以很幸运
幸运之神永远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曾真心的付出过,不久的将来,便会看到胜利的曙光。谈起成功应聘为一名历史老师,单联华说,假期时的实习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管是面试,还是说课,这些经验都要归功于实习时的锻炼。”单联华说,走上讲台讲课,一点都不怯场,非常坦然,其实是假期的实习经历,帮了很大的忙。“如果没有实习时打下的基础,应聘过程也不会那么的顺利。”虽然,初入大学时就下定决心“成为一名老师”,然而,单联华还有这更远大的目标,“很喜欢历史,希望能更加透彻的研究历史,所以就想继续读书,选择了考研。”单联华说,虽然已经学习了四年的历史,但是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最好还是继续深造。
与那些在大二、大三就确定考研的人相比,单联华的选择却是一路波折。“在距离考研还有两个月时,才确定要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单联华说,刚入大四时,曾想过要考华东师范大学,但是基于对自己专业素养的不自信,选择了考一所比华东师范大学稍微逊色一点的高校。“既然要考,为什么不选择一所有挑战性的学校呢?”最后,经过多番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报考华东师范大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