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兖矿集团兴隆庄矿为着力提升员工队伍的安全素质,通过实施“套餐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有力推动了矿井的安全发展。
利用培训基地补充“营养”。这个矿依托三级安全培训中心,深入开展“严教育、强培训、提素质”全员全培训活动,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不同的培训内容,分别进行了集中培训、强化培训和业余培训。以突出强化区队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加强安全自主培训、专项技术培训和全员安全轮训。对特种作业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强化培训方式进行系统的安全技术教育。全面推行了“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实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推广应用“风险因素教学法”、电子课堂、网络教育、必知必会和“手指口述”,及时为员工补充“安全营养”。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在一线工作场所建立了安全技术实训基地,使安全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区队、生产班组,重点解决现场遇到的安全技术问题,提高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利用案例教育敲响“警钟”。这个矿以典型事故案例为素材,通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牌板展览、播放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剖析、座谈会等活动,深入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认清“三违”性质的严重性和事故危害性,进一步树牢遵章守纪、远离“三违”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超前性。安监处、通防科以吉林八宝煤矿“3.29”瓦斯爆炸事故为典型案例,开展专门的安全与通防知识讲座,在矿班组长例会和班前班后会上进行专题剖析通报。在矿电视台、广播站和网站开设事故警示教育专栏,围绕反麻痹防松劲、防盲目乐观和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下干部职工思想波动,认真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等专题进行宣传报道。井上下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建矿30周年安全主题教育宣传片。井下区队结合自身历年事故教训,通过图片、课件、音频、视频、宣传橱窗等形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达到警钟长鸣的目的,提高了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利用考试考核检验“效果”。为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这个矿以新近颁布的《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为主,包括职业病防治、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组织生产业务科室、井下单位、地面生产单位、地面服务单位干部职工420人集中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处于后30名的人员给予处罚,考试成绩低于85分的人员进行补考。同时,要求各区队结合每位员工的学历、年龄及专业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培训计划,及时建立职工安全教育数据库,时时跟踪记录每位员工的教育、培训和技术等级提升情况,确保每位员工在规划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提升。(谢红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