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的最大威胁是否正是在海外工作和旅游的本国公民?这是最近几天公众讨论的焦点,因为该国人民得知,在加纳有160多名中国矿工因为一系列非法活动相继被逮捕,很快将遭到驱逐。
这件事让人震惊、愤怒,甚至还出现不同寻常的反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过去10年走向非洲,希望其经济援助和外交合作能增进友谊。关于中国矿工在加纳的新闻不但听起来刺耳,还无情地提醒人们,中国想要获得国际尊重的愿望是如何被该国国民的行为破坏的。
中国人去加纳务工本来是件好事,但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根据媒体报道,许多在加纳的中国矿工持有的是旅游签证(他们的入境有时得到腐败的移民官员的帮助)。第二,加纳法律规定,中国人从事的“小规模采矿”的许可证只限定发放给加纳人。许多中国矿工设法租借到许可证,或者通过合伙形式绕开法律规定,这也激起当地人的强烈不满。虽然中国矿工使用的技术很有效率,但这种低端技术对环境和农田造成破坏。另外,个人行为也是个问题,有报道说,中国矿工工地卖淫活动很普遍。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打压事件并不让人惊奇。就连中国最具民族主义倾向的报纸都没有直接为这些矿工辩护,更别说呼吁政府进行外交干涉。外交部就扣押中国矿工一事对加纳政府提出交涉,经过讨论,这些矿工将被遣送回国。
《新京报》在6月7日的评论中说:说是“悲剧”,另一层值得反思的方面在于,我们自己的腰杆是否坚挺,行为举止是不是符合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前去加纳淘金的中国人,很多是拿旅游签证进去的,并没有得到工作许可证。这实际上是对他国的不尊重,是蔑视人家法律的行为。既然是非法,人家执行法律,从某种角度也是无可厚非。所以说,无论去欧美,还是非洲拉美,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是走出的“通行证”。
本周,这些被捕矿工将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不情愿地被遣送回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公共形象。但这种形象可以改变:还留在加纳的数万名中国矿工有能力改变他们的行为。为了中国脆弱的国际形象,中国政府和人民只能期盼这些矿工会有所改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