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酒仙桥街道在社区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求变,成立居民自我管理委员会,探索出一条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破解管理难题,实现无缝对接。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情况复杂多样,很容易让人对居住的环境,对周围的人群产生陌生感,让人找不到归属感。对于街道而言,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形式,扎实做好基层工作;对于社区居委会而言,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升级管理模式、转变服务职能,有效做好社区工作;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管理、提升生活标准,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街道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借鉴村委会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打破固有工作思路,创新性地提出自我管理委员会模式。让居民参与自己社区的管理,增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居民轻松找到组织,找到归属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自我管理委员会充分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设立自管会主任-片长-楼长-单元长,层层分工,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居民无缝隙全覆盖,从而为社区工作更好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推选居民管家,激活内生动力。今年5月份,街道选择东关社区进行自管会试点,从划定区域、组建机构、完善档案、搭建平台、验证效果等5个方面着手筹备;6月30日起,东关社区8个自管会正式挂牌运作。目前,街道其他社区的自管会也正在陆续进行组织框架构建、工作人员选配、服务制度建设等工作。居民自我管理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管会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每个自管会由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指导员,配备一名民情联络员,划分若干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再根据区域内单位宿舍、人员居住等实际情况下设若干楼长,楼长下设二至五个单元长,组成一个可以顺利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梯形架构。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相比,自管会主任不是由居委会任命,而是由居民推选产生,是居民的“大管家”,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对自管会的工作给予规范、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管理,可以说,自管会是“网格化管理”的升级版本。自管会主任多由具备较高威望和话语权的热心党员、群众担任,他们不为“当官儿”,而是争做社区“服务员”、“志愿者”,真正激发群众组织的内生动力。
转变服务职能,打造和谐社区。在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引导下,自管会成员及下设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自己区域内和整个社区的大小事务。自管会的第一个职责是管理。自管会对其管辖内的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具备管理职责,在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职能;负责维护本区域内社会治安,管理和监督好区域内的流动人口、社会车辆,排除可能危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或及时向社区居委会报告;调解和化解邻里纠纷,确保邻里和睦,社区和谐。自管会的第二个职责是服务。“自管会”就像是社区的“管家”一样,事无巨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居民的特长,自我服务。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自管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设立便民服务站,提供维修、保洁、法律、家政、卫生、婚丧、房屋租售、水电气暖等服务。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世界,自管会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组织居民参与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评选“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兖州市民”,进而形成具有本片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酒仙桥 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