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QQ、刷微博、刷人人、玩游戏……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伴侣。对手机“爱不释手”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新的名词“手机依赖症”也应运而生。
公交车上、电梯里、厕所里,无处不在的手机
今年26岁的小董是一家企业的办公室职员,由于工作原因,小董要经常与他人联系,除了办公室电话,小董的个人手机是用来联系的“主力军”。为了防止漏接来电,小董出去上个厕所也要将手机带在身上。“出现过这种情况,我去上厕所,有人打电话过来了。不是要紧的事还好,我再打过去就可以了,万一有要紧的事就比较麻烦。”小董说。
和其他白领一样,小董也热衷于追逐新鲜事物。他手机里安装着微信、QQ、人人等软件,“吃饭睡觉刷一下”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和朋友不联系时,可以通过看他们在网上发的动态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小董告诉记者,他有朋友对发布新鲜事非常迷恋,有时候吃个饭也要将菜拍下来传到网上。
不仅如此,小董在电梯里、在公交车上都会不自觉地把手机拿出来看一下。“一会不摸手机就感觉很难受,如果手机没电了,那感觉就是‘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尤其是在电梯里、公交车上闲着没事时,不看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小董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登上QQ,看看有没有留言,有熟识的朋友在线的话还要聊一会。第二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也是拿手机,看看自己睡了之后朋友又发布了什么新鲜事。
“手机依赖症”引发家庭矛盾升级
“晚上孩子哭闹,我自己一个人看不过来,他却躺在床上玩手机,对孩子的哭声置之不理!”市民李女士抱怨道。丈夫王先生自从买了智能手机,便整日抱着手机上网或者玩游戏,与李女士的交流日渐减少。
李女士与王先生1998年相识,于2000年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最初的婚姻生活是甜蜜的,但是李女士逐渐发现了王先生婚前所没有展现的一面。王先生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娇生惯养,结婚之后家务活也都靠李女士打点。“他工作挺忙的,在外边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歇歇是应该的,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这一点。”有了孩子之后,王先生心里很高兴,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开始接触家务活,抱孩子、冲奶粉、拖地等他都干得有条不紊。
但是好景不长,2011年,王先生经朋友推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初次接触智能手机,王先生被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所吸引,他对手机的上网、游戏等功能都感到新鲜,下班回到家后,就埋头研究手机的功能,对家务活不如以前上心了。前不久,王先生在手机里下载安装了一款游戏,不料玩上了瘾,有点空就低头摆弄手机,孩子哭闹时他也不主动去哄,靠李女士一个人忙来忙去。“他看见手机比看见自己的孩子还亲,他玩着手机的时候跟他说话他都心不在焉,我因为这事没少跟他吵架,但他还是不改。”李女士无奈地说。
“手机依赖症”逐渐低龄化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初衷是方便联系,保障孩子的安全。但是也让孩子把过多精力花费在了手机上,有些孩子甚至对手机产生迷恋。
在市区一所小学上五年级的张刚告诉记者,他们班里有不少同学有手机,其中不乏价值几千元的高端智能手机。“下课时他们经常低头玩游戏,引得同学们都过去看。”张刚说,“上课时也有同学玩,老师把他们叫起来他们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