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区的用水一是靠提水,二是靠引水入城,再就是依靠雨水了。”郑强解释,济宁地势北高南低,但河道水面落差小,河水几乎不能自然流动,自然净化能力较弱。济宁有两座提水台,其中济安台提水台是从梁济运河提水入城,每天提水量在24万方左右。但目前梁济运河水源也不充足。此外,就是依靠引泗入城工程补充水源,但自从曲阜引泗入城使用后,从泗水经过曲阜、兖州等地再到济宁的水就少了很多,水质也无法保证。据河道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城区水源,工作人员三天两头要去兖州、曲阜等地协调水源。
运河两岸改造,缘何东西“两重天”
16日9点多钟,老运河玉堂桥上十分热闹,聚集了好几支唱歌的、跳舞的队伍,吸引了不少听众在桥边的长椅上就座欣赏,冯昌良也和老伴儿一起在桥上乘凉听戏。冯昌良是梁山人,前年和老伴儿一起到济宁城区儿子这里居住,平时除了看孙子,老两口就喜欢四处转转。“这里环境不错,旁边就是快活林,来玩的人可不少。”冯昌良说,从桥上往东西看去,河岸整修得很漂亮,不少人喜欢沿着河堤散步,他和老伴儿也经常去。
这边对运河岸边风光大加称赞,另一边每天在人民公园晨练的时俊才老人对运河却有一肚子不满意。“西面我离得远,很少去。东面没晨练的地方,河堤又脏又臭,谁去啊?”
一条运河,东西两岸差距如此之大?记者来到时俊才提到的秀水广场附近的运河岸边,在桥上看去,沿河两岸都是商铺,一座仙女像安静地落在河中,感觉与两岸火热的商业氛围并不十分融合。而河岸两边的卫生,看起来糟糕得令人难忍。台阶上布满了垃圾,一家烧烤店门口遗留的酒瓶碎片清晰可见,河堤南面入口处,有一个小型垃圾场臭气熏天,入口东面也是杂草丛生。
沿着运河路一直往南,因为河堤太过狭窄,看不到有人散步,只有一位身着河道工作服的人员在打扫。“来散步的不多,来破坏的倒是有不少。”市民刘西友气愤地说,一些人甚至把河堤当做厕所。尤其是解放桥附近有个零工市场,附近厕所少,有不少人就到河堤下解决。
河堤狭窄、卫生跟不上,东半部的运河确实不尽如人意。而同时修建的运河西半部,河岸宽阔,游人很多,卫生也相对较好。“当时开发建设也是因势利导。东面因为紧靠运河路,河岸扩展空间小,而西面河岸空间较大,外扩比较容易。”曾在济宁市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
据了解,济宁市在2006年成立了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对老运河实施清淤、护坡、绿化、桥梁改造等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让河湖水变清,让城区再现“江北小苏州”风光。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破破烂烂的河岸变身亮丽的廊道。
据介绍,当年改造工程政府主要起协调作用,投资开发都是开发商进行。完工后,河岸焕然一新,一些仿古建筑出现在运河两岸,如运河路西面的六艘画舫船、玉堂桥东面的房屋楼群。只是今天看来,这些建筑物并未给运河添彩,反而成了“鸡肋”。“画舫船可能一直没卖出去吧,都空着呢,我经常看到有老年人在里面跳舞。”在来鹤桥北面的一处“花园”里,市民张秀兰抱着3岁的孙女正在散步,对于紧贴水面建造的画舫船,她并不看好。“那里真要是开饭店什么的,肯定得污染河水。”
玉堂桥东面沿河兴建的一排建筑物经营效果也不佳。“将军书画院”选择在这里落脚,看中的正是安静。“这一排房子租出去有三分之一吧,我们对面的四五间一直空着。”将军书画院院长张广峰说,作画喜欢安静,所以这里人少正合适。“这些建筑物还是归开发商管。”据上述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解释,包括秀水城、画舫船和玉堂桥附近等沿河的建筑物,当年是谁开发的现在依旧归谁负责,包括卫生保洁。但也因为这样,卫生管理质量等方面参差不齐。“这些建筑物紧贴河面建设,对河面有一种压迫感,应该拆除。”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杜庆生说,他们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提建议,政府也多次提出进行整治,但因为资金尚未到位,一直未能如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