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因为当年开发没有守住河岸红线,现在可治理的空间很小了。”该指挥部工作人员遗憾地说。不过,他认为,虽然当年的开发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看来效果是显著的,应该吸取前面的教训再继续开发。
如何让运河活起来、亮起来
“济宁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兴、因水而强的历史,运河就是济宁的母亲河。”杜庆生深有感触地说,因为济宁段运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元明清三代都把济宁作为治运司运中心,都派设了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和相应的军事机构常驻济宁,这也是为什么济宁无愧“运河之都”称号的原因。但现在,运河总督衙门已难寻踪迹,不少船闸、桥梁都消失无踪了,那些当年修建的南方风味的园林也所剩无几。“要让运河亮起来,就得先让与运河的水活起来。”杜庆生激动地说,而他认为恢复南旺分水工程则是解决运河活水的根本方法。
杜庆生认为,应结合建设南旺枢纽工程遗址公园,抓住时机修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这项工程理所当然就包括修复自南旺分水口经长沟至济宁城区段的老运河,这样就可把大汶河水引入城区,从根本上解决老运河等几条河道水活流清的问题。“即使不能全部恢复,恢复一部分作用也会很明显。只要把大汶河的水引过来,城区的水就完全不是问题。”
而记者了解到,有关城区水源的问题,济宁市在2007年就提出了“加大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实现水系贯通,水活流清”的要求,济宁市水利局提出了沟通泗河、大汶河等外围水系引水入城,实现泗河、大汶河、梁济运河三河联引的初步方案和远期设想。2008年济宁实施了引泗、引洸入城工程,引水流量达每秒5立方米,虽大大改善了城区河道的水环境,但水量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内河活水需要。为开辟新的引水水源,从2008年开始,济宁市政府曾多次论证引汶入济工程。
杜庆生还提到,如果要真正实现城区“水活流清”,只引水还不行,还应该让城区水循环起来,把梁济运河和古运河、洸河、府河、越河,以及小北湖、王母阁等“四大水系”全部贯通,恢复老城区“四面环河,万户临水”的景象,并实现湖河相连,凸显水城特色。
而有关两岸的规划设计,他认为,建设得太过于拥挤,而且不少建筑并不能凸显出运河的古味,反而有些冲淡了。“秀水城建成一个商业广场并不合适,应该按最初的规划,建成运河文化主题广场,和太白广场相互辉映。”杜庆生说,而且就整个城区来说,老城和新城应该区别开来,老城区建筑应该适当降低层次。他介绍,杭州市为确保西湖一次申遗成功,开展了“降周边高楼,减商业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整治活动,对香格里拉饭店东楼、华北饭店主楼建筑等尽管档次很高但对西湖核心区影响较大的建筑物,采取了降层等方法予以整治。苏州、扬州等运河沿线城市,对老城区建筑在体量、外观、色调上都有严格限制。
而济宁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老运河河湾南岸紧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周边的商业楼,应该降低层次,并腾出充足的保护空间。而且,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条规,依法划定老城建设保护控制范围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初步考虑,东自小洸府河,西至济安桥路,北起洸河路,南到济荷公路,可划为保护控制的范围,在设计体量上严格控制在6层以下,在外观、色调上以明清风格为主,可以是青砖青瓦,也可以是白墙灰瓦。”杜庆生建议,要对运河两岸留足保护空间,对涉及老运河的本体文物,诸如桥梁、闸坝、码头、堤堰等,在实施各类工程时应切实加以保护。
“老运河是济宁最宝贵的财富,是济宁的‘根’!”杜庆生激动地说,不仅要保护好,更要发展好,依靠运河把济宁发展为沿运河的旅游城市。“擦亮济宁的眼睛,真正把运河变为济宁最为响亮的一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