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会议上获悉,今年,济宁市节能减排目标是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3.7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2%、2%、4%、3%。围绕这一目标,我市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以节能减排硬任务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严格落实治污减排措施,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工作机制。宁愿放弃GDP的高速增长,也要选择造福子孙后代,让他们享有碧水白云蓝天。
高耗能污染物排放“卡”住了节能减排的脖子
记者了解到,高耗能和污染物排放成为制约节能减排的瓶颈,产业结构偏重、能耗总量偏大等基本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去年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上升了2.1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0.89个百分点。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加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难度。受经济增长低迷影响,部分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可能压缩对节能的投入,技术节能、工程节能的贡献会有所降低。随着稳增长压力加大,一些县区出现投资依赖,导致能耗较高产业能力快速释放,拉动万元GDP 能耗回升,节能工作可能出现“应急”局面。
此外,污染物排放存量大,近年来污染物排放虽然有大幅度削减,但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排在全省前面。污染物排放增量多,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煤炭消耗量逐年增多,目前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必将随之增加。工程减排潜力小,“十一五”全市减排主要依靠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仅占10%左右,目前工程减排的潜力不大。
建立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未完成单位将被“约谈”
记者了解到,在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我市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促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实现大的突破,实施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深度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东方文博城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
同时,对未经能评、环评审查,或未能通过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各级金融机构不予发放贷款,发改、国土、环保、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建立项目新增能耗、环境容量等量淘汰制度,凡区域内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必须淘汰同等容量的落后产能。节能、环保监察部门对新上、改扩建项目未进行能评、环评审查的,依法进行处罚。另外,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考核问责办法,建立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制度,每月向社会公布,对完不成进度的实行“红黄牌”警示,直至“约谈”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