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讯(通讯员 李之湖 刘忠善)立秋到,蛐蛐叫。立秋一过,曲阜市姚村镇一年一度的蟋蟀买卖立马火起来。每年的七月到九月,在该镇府前街、辛庄、西孔村等地蟋蟀交易市场,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地的蟋蟀爱好者竞相选购,交易场面非常火爆。为弘扬我国悠久的蟋蟀文化、传承曲阜历史特色文化品牌,今年该镇即将举办首届蟋蟀文化节,唱响蛐蛐致富曲。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曲阜市姚村镇蟋蟀灯光市场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闻名遐迩。姚村镇大部分地块属钙质褐土区,所产蟋蟀以品种多、个头大、牙长、极善斗而名播天下。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朝廷王公大臣的玩乐。姚村斗蟋以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善斗、凶狠而驰名全国蟋蟀友谊大赛,引起了广大蟋蟀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姚村斗蟋品种繁多,有青、黄、紫、红、黑、白等6大类260多个品种,载入古谱的名贵品种有大黑青牙、蟹壳青、青麻头、铁头青背、琥珀青、黑头金赤、紫黄等。每年立秋前10天到白露后10天这段时间,数百名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地的蟋蟀爱好者到此交易。该镇约有上千名农民加入到捉蟋蟀大军中,蟋蟀产业每年能给该镇带来千万元收入,当地流传着“两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的佳话。
为加强蟋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把姚村蟋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姚村镇积极筹备,依托当地蟋蟀爱好者协会,通过举办蟋蟀文化节,引导开发蟋蟀市场。以蟋蟀为媒,以虫会友,搭好文化台,唱好经济大戏。据了解,蟋蟀文化节期间,将举行蟋蟀友谊赛、文艺演出、图片展、经贸洽谈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