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军 郭海深 刘超 朱海霞
兖州市通过开展创建新农村标准化示范村建设,全兖州市305个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村庄主干道绿化率达到100%,小街巷绿化率达到90%以上,主街道亮化率达到98%,绿化率达到60%以上。在此基础上,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示范”的原则,2013年初68个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村,纳入全兖州市新农村标准化示范村,并实行项目化管理,一张表格抓到底。对纳入标准化项目管理的村,组成专门工作组,逐村进行调研督导,逐村确立产业发展项目,逐村制定工作措施。全兖州市新农村标准化建设一片日新月异的新景象。
卫生有了协管员
走进新兖镇鲍家林村,不论是主街道还是小街巷,都整洁有序。80多岁的老党员张殿英是村里的义务卫生协管员:“我没啥事,身子板还硬朗,平时锻炼身体的时候看到有垃圾就捡起来,遇到不自觉的乱倒垃圾的跟他们说说,大家下次就不好意思这样做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兖州市坚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为每个村配齐了保洁人员和环卫设施,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兖州市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此外,许多村民还自愿当起了卫生协管员,在三夏、三秋和节庆日,协助保洁员共同维护环境卫生。有些村还成立了卫生检查小组,实行环境卫生分户承包、责任到村民,年终按照考评得分发放一次性奖金,不合格的不奖励,现在村民从“要我保洁”实现了“我要保洁”的转变,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老屋残墙搞置换
每到傍晚,酷热退去,新驿镇后闫楼村的村民就会三三两两地到村里文体广场活动活动。而之前,这里只是一户村民闲置的破旧房屋,杂草丛生。
在农村,破墙院、年久失修的房子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老大难问题。在推进新农村标准化建设中,新驿镇后闫楼村结合实际,另辟蹊径,采取代管取置的方式,将村内的多年空巢老屋残院统一收归村内代管。村委会和房主签订代管合约,老屋残墙由村委拆除,宅基地由村委代管,村民若干年后如需建设新房,村委按村庄规划从集体预留宅基地中,按照1:1安排,其他不做任何补偿。这既方便了村内卫生的统一管理,又执行了村庄长远规划。后闫楼村的群众文体广场就是在拆除一户村民闲置的破旧房屋后,一事一议,在原址建起来的。村民健身休闲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对村里的做法也翘起了大拇指。
农民变身做社员
“入了合作社,种地方便实惠多了!”看着自家长势良好的玉米苗,小孟镇沙窝村的邱艾国高兴地说。自从他加入惠民合作社,社里给社员提供耕耙耩收全程机械化服务,连施肥喷药浇水供种都是统一的。
兖州市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办,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组织化经营。除传统种植的惠民合作社外,还有颜店镇屯三村创办的苗木合作社,新驿镇蔡庄村负责土地流转的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一头联农户生产、一头联兖州市场营销,成为入社农民增收保险柜。目前全兖州市共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9个,发展社员8000户,带动农户近2万户,占全兖州市总农户数的20 %。
村里有了“大舞台”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兖州市举行“戏曲唱响乡村”活动让漕河镇新村社区谭昌立85岁的老母亲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今年,兖州市精心策划、编排了《三子争父》、《郎才女貌》、《鸳鸯戏水》等传统剧目和小品、歌曲等综艺节目,将在全兖州市所有行政村开展每场90到120分钟的公益性戏曲演出。在新农村标准化建设中,兖州市推动农村大舞台、一台多用等形式,把精神文明的大舞台搬到农民的家门口。在此带动下,许多村开始组织自己的演出队伍。小孟镇梁村、新兖镇于村、新驿镇邢堂村的农民组建起队伍后,不仅自编自演节目,而且还参加兖州市镇举行的演出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