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并不需要战争记忆,这是因为有牢固的日美关系作为支撑。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当时就像不存在一样。但是,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对日本而言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对外关系。20世纪90年代,日本突然必须要与亚洲打交道,日本政府必须应对战争记忆。这是世界的“新常识”。
仇恨型民族主义让人忧
问:另一方面,安倍首相在8月15日未去参拜靖国神社。
答:靖国神社的处理是个难题。这是为慰藉战死者灵魂而修建的设施。人们想起这里,并不是会想起甲级战犯,而是会想起自己的祖父和曾祖父。但是今年夏天,如果安倍首相前往参拜靖国神社,也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历史问题如今已经与安全保障问题相联系,且必须进行关联处理。一旦靖国神社问题升温,就会出现“反对日本重整军备”的声音,并且会引发竹岛(韩国称独岛—本报注)和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问题以及慰安妇等问题。
问:“地缘政治迟钝”以外,还应当注意哪些东西?
答:我很担心仇恨型民族主义,比如充满对在日韩国人恶意的游行。这远比安倍首相更为危险。中韩的年轻人会讨厌日本,日本也会出现相应的反弹。年轻人如果相互憎恶,东亚会变成何种局面?轻率的爱国心与对祖国的自豪感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
在后冷战时期,日本面临的一大变化就是亚洲各国的成长,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空前密切,地缘政治的变化会造成很大紧张。日本民族主义的矛头之所以指向中国和韩国,也有此背景。
日本应当努力做全球性的行为体。日本是无核国家,不出售武器,又是经济大国,它应当像挪威那样担任和平斡旋者,在其他国家不作为的空间中寻找自己的角色。
有人会问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我认为,用军备对付军备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报纽约支局局长真锅弘树) (来源:新华国际)http://news.sohu.com/20130822/n384793508.shtmlnews.sohu.comfalse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22/c_125222577.htmreport2695 【日本《朝日新闻》8月20日文章】题:安倍政权与战争记忆—专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萝尔·格卢克原文提要如何看待日本的“右倾 (责任编辑:UN625) 原标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倍做法充满“地缘政治迟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