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城:家庭农场正趁势扬帆 探路农业现代化
本报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聊城市家庭农场发展呈蓬勃之势,8月22日,记者从聊城市工商局获悉,家庭农场注册在近段时间非常活跃,到目前为止,家庭农场正式办理注册手续有37户,农场类型涵盖了种植、养殖等各种农业经营形态。
据了解,起初,由于对家庭农场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等等缺乏了解,今年前5个月,全市家庭农场正式注册的仅仅有5户。5月16日,为促进和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规范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省工商局和省农业厅联合出台了《山东省家庭农场登记试行办法》,该办法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登记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之后,聊城市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开始持续升温。截止8月21日,聊城市各级工商行政部门共登记家庭农场37户,以个体工商户名义注册的占绝大多数。就地理位置分布而言,临清市最多为8户,其次是东阿有7户,以下分别是聊城市开发区6户,高唐县和莘县各有5户,东昌府区和茌平县各有2户,阳谷和冠县各有1户。就经营类别而言,37户中,绝大多是为农业种植和养殖。
据市工商局有关专家分析,今年以来聊城市农村市场经营比较活跃,尤其是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对农业规模化发展带动效应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快。37个各类家庭农场的注册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领域覆盖广。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已覆盖粮食、苗木、水果、蔬菜尤其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各个方面,家庭农场的发展势头旺盛。同时,家庭农场不仅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更在此基础上集中了现代休闲、娱乐、观光等多种要素,并吸引了城市工商资本投向农村,促进了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功能多元化。三是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涌现出了一批经营面积大、利润率高、品牌效应好的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它们通过定期给社员培训,提供技术支持,逐渐吸引较多农户加入,表现出了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记者张兴国 通讯员 兹相军 白正秋)
发展样本
李亚光和他的立体养殖园
兴隆家庭农场的主人李亚光,今年刚40出头,谈起自己的农场十分兴奋。
说起如何发展起家庭农场,李亚光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年初,我在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到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就开始进行研究,感觉将来家庭农场应该是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对家庭农场产生浓厚兴趣的李亚光开始咨询身边懂政策的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发展方向。于是李亚光便到了开发区工商局,注册了聊城市开发区兴隆家庭农场,自己做了农场主。
李亚光的家庭农场在聊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顾官屯镇兴隆村。与其他农场不同的是,他这个农场目前主攻立体养殖。因为他所流转承包的土地,是一片废弃的窑场地,归兴隆村和胥寺村两村共有,面积大约有200亩左右。李亚光因地制宜,在这片薄地上挖了7个大水塘,水塘里养上草鱼、鲤鱼、花鲢、黑鱼等等,同时放养3000多只鸭子。在鱼塘周围种植了80多亩地的苜蓿,还有成方连片的墨西哥玉米。
“墨西哥玉米其实不是玉米,它是一种牧草。”李亚光说,这种牧草适应性强,和苜蓿一样是牛、羊、猪的上等草料。另外,李亚光还在自己的农场上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猪舍、700多平方米的羊圈,散养的笨鸡也有三四千只。
“水里养鱼,水上养鸭和鹅;岸边种牧草,牧草可喂猪、羊、鱼,散养的鸡鸭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吃虫子。”李亚光说,这种立体养殖方式在聊城不多见。
对于农场的发展,李亚光有着自己的长远规划:一是依托100多亩的优质牧草,巩固好目前的立体化养殖基础,之后再发展山羊育肥项目。将收上来的小羊,用自己的高质量牧草进行喂养,提高成品羊质量;二是依托大面积的水塘建一个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垂钓中心,同时也把餐饮业搞起来;三是利用养鸡、鸭、猪、羊产生的有机肥,大面积种植无公害蔬菜。“这些规划实现后,我的农场就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别样生态园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