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中国领“世界航天奖”“终身成就奖” 揭秘“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之谜
本月,飞行了36年的无人太空探测器“旅行者”(Voyager)一号是否飞出太阳系引发争议与猜想。它是人类制造的第一台进入星际空间,距离地球最远负有探测外星生命任务的飞船。旅行者一号到底有没有飞出太阳系?星际空间又是什么样子?在第64届世界宇航大会上,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终身教授爱德华·斯通(E.C Stone)。
包括“旅行者”项目在内,77岁的斯通在任职NASA(美国航天局)四十年职业生涯中,研究硕果累累。特别是在他担任喷气实验室主任任内,令人瞩目的成就还包括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计划和人类第一个登陆火星探测器(Sojourner rover)。
“我和‘旅行者’一样,将继续按轨道,转到各自的故事终结。”斯通说。
文、图/本报记者王丹阳
9月23日,北京水立方旁的国家会议中心。77岁的爱德华·斯通获得了国际宇航联(IAF)颁发的首届“世界航天奖”。
那一年《星球大战》正上映
在被誉为“宇航界的奥林匹克”这场大会上,“世界航天奖”被视作人类进行太空探索50多年来的最高荣誉。对喜寿之年的斯通来说,入选IAF名人堂确实当之无愧。作为NASA太空探测器“旅行者”项目唯一一位首席科学家,他40年一直负责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来到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
国际宇航联的颁奖词认为,爱德华·斯通参与研制的“旅行者一号”,代表了人类星际飞行探索的新高度,并且正携带人类的信息向太阳系以外飞去,不管是否遇到来自外星系的高级文明,都是新世纪里非常令人激动的科学探索。
没错,这将是人类深空探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7年,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上映。当年7月,一个载有一台八通道的磁带记录仪和一台存储空间仅为目前人们常用的8G的Iphone手机内存的二十四万分之一的电脑,通过火箭发射升空的太空探测器,就此离开地球。
它就是“旅行者一号”。在当时,“旅行者一号”和已早于它几个星期发射的“旅行者二号”任务是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然后计划雄心勃勃地从太阳系两端分别进入恒星际空间,也就是俗称的银河系。
作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驱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甚至还携带了一张内藏金刚石留声机针的铜质磁盘唱片。这张唱片上内容包括了用普通话、广东话、闽南话、吴语等在内的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包括中国古曲《高山流水》在内的世界各国音乐,意在向外星高级生命介绍地球与人类文明。
在完成了最初的土星与木星探测任务后,“旅行者一号”就被赋予飞出太阳系的使命。而旅行者二号则保持原有计划,继续造访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这使得旅行者一号,尽管发射时间晚,却成就了作为人类第一台飞向星际空间的人造飞船的宿命。
然而,飞出太阳系并不是科幻电影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其36年的漫长太空之旅中,“旅行者一号”光绕着土星轨道就转了33年。尽管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但得益于土星的三次加速,旅行者一号是目前来自地球速度最快,也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个飞行器。
1990年,旅行者一号为了节省能源,停止了向地球发送图像。而在2025年前,采用核动力的“旅行者一号”仍将通过一个功率仅为22瓦,相当于冰箱内的昏黄灯泡的功率的发射器,向地球传回数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