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马河涯村的赵勤龙书记就去看望村内的赵孙氏婆婆,帮着婆婆提水、晒被子、检查电灯线路,边干边和婆婆拉起家常。赵婆婆今年79岁,儿子、儿媳都在北京打工,十五岁的孙子只有寒暑假的时候回家陪奶奶,虽然老人家身体很硬朗,基本生活可以直接照料,但是赵书记说,老人家里里外外一个人,不来看看总是不放心。除了赵书记,高河街道三百多名在家工作的农村党员每月会按时上门看望结对的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这项接地气、暖人心的工作得益于高河街道实施的农村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
高河街道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实施了以留守儿童和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帮扶对象的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即一名农村党员帮带一名留守儿童或一位空巢老人。此项帮扶制度结合了本村党员熟悉村内需帮扶群体情况的实情,能够避免帮扶流于形式,更加迅速的拉近相互间“距离”,说出心里话,拉出贴心话。 “一对一”帮扶不仅使高河街道的鳏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真切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心,同时,能够提高农村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心,是一堂鲜活的、强有力的教育课堂,对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李然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