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清河复航“呼声”高涨
“上世纪70年代,在建设滨州打渔张引黄工程和开发东营胜利油田中,小清河功不可没。当时砂石料需求曾一度达到25.55万吨,公路运输难以保证,而这些砂石料基本上都是通过小清河运输的。“回忆起当年小清河航运的繁盛,原小清河航运局局长、交通运输集团副总经理李兴龙感慨万千,”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山东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大量的国省道和高速公路的兴起,使得水运业户逐年减少,小清河航运逐步萎缩。”
作为一条人工运河,小清河航运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水源不足、货种单一,成为制约小清河航运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1998年王道节制闸建设的同时却未按省计委(鲁计农经字〔1998〕889号)批复意见同步建设通航船闸,成为小清河全线断航的致命一击。
近年来,随着我省内陆经济的快速发展,运河两岸大企业尤其是小清河沿线的企业对于小清河复航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原因正是企业看中了水运的优势——运输成本低,货物运输量大。以京杭运河山东段为例,目前京杭运河内一个500马力的拖头可以拖驳10000吨的船队(10条1000吨的驳船),这相当于300辆斯太尔载重卡车或3列火车,水运成本仅为公路的1/7、铁路的1/3。
济钢集团有关负责人曾算了一笔账:济钢每年所需铁矿石和生产钢材总共大约3000万吨,均需通过陆路由港口运输至工厂,若其中三分之一货物通过小清河水运,以目前水运比公路运输运费每吨低30元,仅运输成本济钢一年便可节省3亿元人民币。
众多沿河民营企业对小清河复航的期盼更加迫切,淄博博汇集团沿小清河建设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因为小清河不通航,导致运输成本高和运输能力低的矛盾出现,继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博汇瞄准了江苏苏北的盐城,并投资数十亿建设新的企业,博汇的战略转移成为当地经济乃至山东经济的一大损失。与之类似的还有滨州魏桥、章丘圣泉、明水大化等民企。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省政府配套出台了加快我省内河航运发展的意见,联合批复了《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明确指出:小清河是我省内河”一纵三横“航道主框架中的一横,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小清河复航的社会呼声越发高涨,尤其在近几年的省市级两会上,社会各级代表委员提出了很多有关小清河恢复航运的议案。有识之士希望能够恢复小清河的航运功能,打造海河直达模式,在缓解日益拥堵的公路、铁路交通压力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沿线企业的物流成本,使小清河成为联系我省内陆企业与沿海港口的重要纽带,更好地为我省”蓝黄“两大战略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