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就是万达的综合体项目,再过两年建好以后,我们这就更方便了,家里缺啥逛逛超市全都买回来,没事的时候再去看看电影,不想做饭了找家饭店尝尝美食。"站在自家阳台上,毛瑞芬指着远处的一片在建工地说。
尽管珠山文苑社区位于老胶南市区和开发区之间,可好几条公交线都从社区门前经过,村民出门非常方便。"投上一块钱,想去哪就去哪。"毛瑞芬说,村里不少原先从来没出过门的老人,只要天气好,三三两两地结上伴,拿着免费乘车卡,坐着车四处"观光".
黄岛开发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珠山文苑社区已逐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档城市社区,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社区组织机构不断健全,面向服务区域内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全面的优质服务,农民群众真正过上了城市生活。而珠山文苑社区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本,目前灵山卫街道办事处还有好几个村也在进行拆迁,一步步从农村向现代化城镇过渡,通过拆迁安置,集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物,恢复河岸生态,实现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建设生态、休闲、人居、和谐的新农村。
全市建成千余新型农村社区
今年年初,青岛市提出了再建设100个新型农村的计划,并规划在全市建成10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
据了解,青岛市对农村社区建设分为"开发建设类"和 "传统农村社区集聚类"两类。"开发建设类"是指一些中心镇、功能区和城中村,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推进,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和市场作用,动员企业参与推进和开发。"传统农村社区集聚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增减挂钩、节约土地、有偿使用,取得社区建设资金;二是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和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给予补贴,对贷款融资给予担保和贴息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三是鼓励和动员企业参与,缓解资金压力。据悉,2014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全市新农村社区今年已开建81个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全市新型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集聚类社区建设进度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81个项目,其中53个社区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开工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80多亿元。
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性高涨。在去年市财政兑现奖补资金激励下,今年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截至目前,已竣工运行379个,在建381个。同时,通过积极推进班子基础、群众基础、产业基础好的纯农村社区就地改造,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社区、即墨市段泊岚镇天宫院社区、胶州市里岔镇良乡社区等纯农村社区建设实现较大突破。
此外,两区共建成效初显。结合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同步推进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年内计划启动建设社区特色经济园区200个,目前已累计开工建设177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累计达到559个、面积43万亩,已形成以藏南镇长阡沟社区、南村镇北村社区等为代表的两区共建典范。
新农村建设要有乡村气息
在日前举行的全市农村工作调度会上,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镇和农村应当和谐一体,各具特色,相互辉映,不能有巨大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否则就会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新农村是升级版的农村,不是缩小版的城市,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上要突出农村地域、民俗和传统文化特色,要保护好农村古树、古宅、古桥、古院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要配套规划产业园区,遵循"两区共建"原则,强化社区产业支撑和居民就业保障。
今年8月,我市出台《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规定新农村社区内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配套样样不能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