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32处文物升省级保护 2000岁齐长城明年修复
核心提示
11月14日,山东省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60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青岛有32处入围,包括胶莱运河、老舍故居、海云庵等。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世界遗产重点项目保护方案已全部获批,将打造“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记者昨天从黄岛区博物馆了解到,年前齐长城黄岛段两段遗址将进行修复招投标,明年开春后将正式动工。
批准5个保护项目
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齐长城长清段、莱芜段、临朐段(2处)、安丘段、莒县段、五莲段、诸城段及黄岛段(2处)等10处重点区段和重要文物点抢救性保护维修方案全部获国家批复,部分工程实施逐步展开。“国家文物局批准齐长城保护项目5个,核定资金2360万元。”谢治秀说。
谢治秀表示,山东还在保护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打造“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的中长期目标,着手组织编制规划。山东考古人员曾重新对境内的齐长城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这一开创了中国线型防御工程先河的长城长度为620多公里。
谢治秀介绍,长城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于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入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
非常结实专人看护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黄岛区六旺镇山周村北岭,这里的一处齐长城夯土层十分高大,前方还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这处夯土层长约500米,底宽18米,顶宽2.5米,高4米,上面满是树木和枯草。看到记者拍照,在附近种地的村民老周凑了过来,“我们管这个叫‘长城岭’,俺村北共有九个山头,就有九道这样的‘长城岭’。别看这岭是沙质的,不知被夯了多少遍,可结实了。”老周说完,抄起锄头朝夯土层铲去,结果锄头被弹起老高。“我小的时候,村民们还在岭上种庄稼,后来这岭成了保护文物,村里就种上树和草皮,防止水土流失。”老周介绍说,村里还安排了一名文物看护员,每天都要抽时间来看护。
建筑用料就地取材
“齐长城黄岛段先后经过大村、六汪、铁山、黄山、隐珠,翻越100余座山头,由西到东纵贯黄岛全境,最后从灵山卫街道进入青岛开发区境内入海。”黄岛博物馆文物专家说,黄岛段是齐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一环,特别是东部终端入海部分,背陆临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黄岛段的独特之处。“前几年来考察的专家认为,黄岛境内50多公里的齐长城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得比较完整,算是国内外古建筑遗址中保存较完好的。”文物专家介绍。
“齐长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就地取材。黄岛段虽然只有50多公里,但在不同地段用料都不一样。”文物专家介绍,用料中有用石灰、糯米浆和沙混合而成的三合土,这在黄岛六汪镇峰台顶以西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段长城残基长300余米,裸露部分夯筑细密,结实如水泥;再就是纯粹用土,如铁山街道背儿山以西地段,因坐落在丘陵故就地取土夯筑,但不如三合土坚固,这从其坍塌后仅留“岭杠”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最后一种是块石,多见于高山地段,以小珠山部分最具代表性。小珠山海拔724米,是齐长城途经的最后一座高山,由于山高坡陡不易运输,所以石头是唯一的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