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期间,总政歌舞团的舞剧《铁道游击队》在烟台大剧院上演。(资料片)
原标题:“十艺节”后,烟台场馆闲不着
◆核心提示:10月26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青岛大剧院落下帷幕。在这次覆盖全省的艺术盛会中,作为分会场之一,烟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有4座剧院承担了24场演出比赛。不论是场馆硬件设施、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还是剧目舞台呈现效果,都得到了各方好评。而在比赛之后,这些场馆的利用情况也同时引起外界的关注。在“十艺节”结束近一个月时,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大剧院演出目录排到明年初
黑管、小提琴、钢琴;《蓝色狂想曲》、《摇篮曲》、《犹太幻想曲》。11月15日19点30分,十二星座三重奏乐团“世界之声”音乐奇幻之旅来到烟台大剧院,为烟台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而这仅仅是烟台大剧院年末系列演出中的一场。在其公司网站上,从11月中旬到明年1月初,已经排好了包括音乐剧、现代京剧、百老汇歌舞团等6场演出。“十艺节”期间,承担了《红河谷》、《水月洛神》、《粉墨春秋》等4部剧目8场演出的烟台大剧院在“十艺节”结束后,显然并没有闲下来。
而这一现象与烟台大剧院的运营模式关系密切。“我们在烟台各剧院中是比较成熟的。烟台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受烟台市政府的委托,采取”政府补贴、目标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烟台大剧院提供专业剧院管理及运营服务。”烟台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文告诉记者。
在这一模式下,烟台大剧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每年110场演出,几乎每场都针对学生和普通观众设置50-100元的票价,经常引进艺术普及教育类演出。“整体运营实际就是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每年补贴1500万元,由烟台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包括演出采购、营销推广、演出搭配、工程服务管理等。”贺文说。
提前规划不可或缺
据了解,“十艺节”期间,烟台共有4座剧院承担了24场演出比赛。其中,烟台广电大剧院和烟台大剧院都是早在承办之前就已投入使用,另外莱山胶东剧院和牟平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则属于新建场馆。
“所谓新建场馆,并非为艺术节专门建设,这两个区本身就有对于提升文化活动水平的长期规划,‘十艺节’筹办方只是在考察中相中了这些场馆。”烟台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李大鹏介绍。
今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莱山胶东剧院承接了三个剧目六场演出,为确保剧院各项设施设备及整体服务达到“十艺节”的演出标准,胶东剧院做足了功课,连续两个月举办了八场试运行演出,剧院也获评全省15个“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场馆”之一。
在莱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份《胶东剧院运营管理模式简介》。“胶东剧院的运营初步打算参照烟台市大剧院模式,每年需要政府补贴1100多万元。目前,只是对剧院的运营标准、运营费用、管理团队等作了一个初步规划,最终方案还有待商定。”该局局长林荣胜介绍说。
而牟平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则采用政府统一管理的模式,为此早在去年年底,该区就成立了牟平文化中心管理处对大剧院进行规范化运营。“目前管理处一共十人,已经公开招标选好了物业公司,具体的运营方案也正在规划。”牟平文化中心管理处副主任赵伟告诉记者,“我们没有采取烟台大剧院模式也是结合牟平区实际情况,尽量减少财政投入,用更少的钱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