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吃着面包。
济宁市特教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丰盛。
冬天里,市中区唐口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喝上了热牛奶;食堂里,济宁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们吃上丰盛的菜肴……学生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得益于济宁市实施的营养餐补助计划。今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每天可获得1元钱营养补助,明年将惠及一至五年级的学生,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这一惠民政策。
冬天里小学生喝上了热牛奶
21日上午9点35分,市中区唐口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刘晓娟来到学校安全室。此时,安全室的一侧已摆满了一箱箱面包。 “大家别领乱了,今天吃面包。”负责分发营养餐的老师李长周说。
学校教学楼二楼,三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张洪霞正引导着学生们排队洗手。“不管喝牛奶还是吃点心,每天分发之前,都要求学生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张洪霞说完,开始陆续给学生们发面包。不多会的功夫,学生们已经拆开包装,吃上了当天的营养餐。
刘晓娟介绍,教室后面有垃圾桶,学生吃完会主动把包装袋丢进去;喝牛奶的时候,老师则带来垃圾袋,把牛奶袋打包装在一起。“吃完东西,大家去上操,值日的同学会把垃圾倒掉,食物的味道不会影响大家。”
唐口中心小学一至三年级有1290多名学生,整个唐口街道超过3000名学生享受到今年的营养餐补助。唐口中心小学学校校长李云迁说,食品公司的运送车每天早上6点就要赶到学校,学校专门委派两名专职老师负责查验所有食品,按班级人数分装。
“我早上5点半赶到学校,6点运送车一到,就立即检查食品是否有破损、变味的,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开始分发。”李长周说,冬天给学校供应的牛奶和酸奶都是热的,所以他要等到8点多钟才开始分装,为全校1000多名学生准备营养餐,两名老师要用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特教学生的菜品每天都换样
21日中午11点半,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的盲生像“开火车”那样手牵手地来到学校食堂。
在食堂里,“大学生照顾小学生,明眼的照顾全盲的”,这是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原则。记者看到,当天中午的伙食有土豆炖鸡、蘑菇烧肉、菠菜鸡蛋等5个菜,面食有米饭、馒头、花卷和蝴蝶卷。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告诉记者,以前中午顶多有两个菜,现在每天不仅有四五个菜,而且一周之内几乎不重样。
面点师傅闵庆高是学校食堂里的老职工,他每天挖空心思让学生们吃上各式各样的面食。“这政策好,说实话,娃们一年有2000块钱的营养餐补助,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还喝上了牛奶,吃上了水果,逢年过节甚至都不愿意回家了。”提及营养餐,闵庆高端着手中的馒头筐说。
自从去年,学校义务教育段的残疾学生每学期领取营养餐补助之后,每周一到周五一天一袋牛奶,周末每人发上一袋老师给洗干净的水果。
学校总务处的高胜勇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去县里招生的时候,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一是因为家庭条件确实困难,另外是怕孩子在外受欺负。“而现在就大有不同了,从2009年,国家免除了特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之后,去年又给孩子们发了营养补助,学生几乎不会给家里增添多余的负担,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了。”
济宁市特教学校校长李霞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学校的招生人数就开始增加。而且她一直在想办法拉赞助、筹措资金,不仅给中职班的特困学生一年补助1000元,而且还设立奖学金,最高的一学期能奖励800元,主要是帮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