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0年以前,曲阜对镇街的考核内容共有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等考核,其中综合考核涉及7大项37项指标,经济社会发展考核23项指标、8项加分指标,另外还有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曲阜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签订的年度目标任务书;其他专项考核、部门条条考核。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经济考核内容太过庞杂,特别是一些指标与镇街的实际脱离,就考核而考核,不利于镇街的实际发展。”孔超向记者介绍。
自从主体功能区划分后,曲阜市在对镇街的经济考核上,也不再单纯看项目规模和财税收入,而是根据其主导产业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个性化考核。现在已精简到4项考核指标,和一个加分指标。“我们坚持一个乡镇一个考核标准,一定是突出当地特色的。”孔超告诉记者。
政策的“量身定做”,实际合理的发展目标,犹如一双合适的鞋子。曲阜市县域经济的“双脚”穿上合适的“鞋子”后正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县域经济发展腾飞 主体功能区建设效果凸显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经济政策的转变,犹如摘下了一颗颗风华正茂的梧桐树,引得大批的凤凰一个个飞来。“去年的时候,所有的镇街收入都过千万,全市招引100多个项目,以前经济考核倒数的乡镇,现在都成了正数,第一轮考核过后,那么显著的成绩大家看后都很高兴。”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
倒数乡镇经济考核“逆袭”上位,乡镇干部积极性提升,干劲十足。“以前不理解,主体功能区划分后,不让我们发展工业,我们靠什么税收?也就是靠什么吃饭?现在乡镇经济发展从倒数第三变成了正数第三,政策好不好咱得用事实说话。”吴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孔令强笑着告诉记者。
经济排名靠前了,招商引资也有了底气,各地落地项目在主体功能区的指引下,正逐渐形成一个个特色产业链。“落地项目现在是各归各位,为了鼓励大家招商引资,我们还制定了加分政策,如果招来了不合适本功能区的项目,我们还可以介绍到别的功能区,两个功能区在考核时都会加分,互利互惠。”孔超向记者介绍。
据统计,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后,曲阜市县域经济发展腾飞,工业、农业、服务业竞相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效果凸显。1—9月份,12个镇街引进主导产业项目146个,地方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部在50%以上,其中6个镇街财政收入在4000万元以上,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量在全省前移3个位次,增幅达到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