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土地流转政策越来越明晰,广袤的农村大地将焕发新的生机(资料片)记者 王晓峰 摄
原标题:聊城262个村 试点耕地确权登记
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越来越明晰,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近日,记者从聊城获悉,这里农村土地流转脚步正在加速,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82.95万亩,已经占到了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1.35%,262个村庄已经全面试点耕地确权登记工作。
五年间流转面积增了近五倍 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是主因
记者在聊城采访期间获得了一组来自该市农业委员会的调研数据,准确地反映了聊城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根据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底,聊城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只有18.54万亩,占全市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52%.通过近五年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82.95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1.35%.
从聊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来看,土地流转方式不断向多样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早期的土地流转是农户之间的自发流转,多采取代耕、无偿转包等方式。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租赁、有偿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成为了主要形式,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也初现雏形。
据统计,全市82.95万亩的流转土地中,转包54.66万亩,占65.9%,出租17.83万亩,占21.5%,互换3.57万亩,占4.3%,转让4.23万亩,占5.1%,其他形式流转2.49万亩,占3%.
聊城市农业委员会经管处主任张爱英告诉记者,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迅速增加,促进了土地流转向规模化发展。据初步调查,全市流转耕地面积超百亩的经营主体共494个,流转土地10.99万亩。其中,农业专业大户123个,流转面积达2.35万亩;家庭农场85个,流转面积2.1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67个,流转面积3.67万亩; 农业龙头企业204个,流转面积2.84万亩。
政府部门俯下身子当“中介” 125个乡镇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农村土地的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如何“定好位”“扮演好角色”是关键,对此,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农委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中介角色,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搭建平台。”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聊城市当地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将土地流转工作作为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重要内容。
按照聊城市政府提出的“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要求,到2015年,聊城市将全面完成以县级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据悉,目前聊城市已有12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为辖区内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发布、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档案管理等服务;部分村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点,为本村内土地流转提供中介、咨询、代理和信息采集报送等服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262个村庄试点耕地确权登记 登记后可入市交易
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做好土地确权工作是前提。记者获悉,目前,聊城262个村庄试点耕地确权登记。据了解,今年以来聊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全市8个县(市、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确定2个试点乡镇,每个试点乡镇选择一个村先行开展试点。截至8月底,全市第一批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下半年,聊城市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试点覆盖每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选择2个村庄开展试点。目前,全市扩大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县(市、区)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