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性城市寻求主动转型,一直是济宁聚力攻破的课题。记者从10日召开的济宁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获悉,为改变全市工业"经济底色",打破"路径依赖",避免"资源诅咒",济宁将推出全市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人才 培育、结构调整等九项举措,突破"煤城之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关键词1
改革推进行动 支持国有工业企业改组
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市域、县区、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
支持供水、供气、供热、矿业等国有工业企业等国有工业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 资公司,建立、完善国有资本投资、担保、收益管理办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服务于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及为工业园 区提供公共服务;"一企一策"制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办法,逐步把国有工业企业建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减少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企业项目申报手续齐备后,备案、审批每个环节不超过3个工作日。
关键词2
科技创新行动 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入驻
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协调支持企业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强力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瓶颈制约。完善"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
提升鲁南工研院、鲁南美化工研究院等平台的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省科学院济宁分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济宁分院等机构,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每个企业都有多个注册商标,每个行业都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积极创建"中华老字号"品牌。
关键词3
人才培育行动 培育创新型企业家
出台企业家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持续办好"民营经济大讲堂",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企业家俱乐部的载体功能,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
建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和各类专业孵化器,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载体。加大技术工人培养力度,鼓励驻济高职院校扩大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学校、政府实用型人才的联合培训机制,培养高水平技师队伍。
关键词4
结构调整行动 依托强企建十大产业园
制定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等10个千亿级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养老养生产业行动计划。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撑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升级。
加大生活消费、医疗、军工、节能环保产品开发生产力度,不断提高新产品、消 费类产品比重。按照济兖邹曲嘉组群城市融合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东部大型工业聚集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依托惠普、如意、重汽、辰欣、山推等领头 企业,建设十大产业园。引导各园区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币"工程。
关键词5
两化融合行动 借助惠普带动相关产业膨胀
放大惠普效应,加快建设惠普软件产业园,充分发挥惠普在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进、引领、带动软件和信息产业规模加速膨胀。
拓宽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