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传统上数千年一直是陆地国家,尽管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洋地缘政治从来就不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只有一个国家要成为海洋国家的时候,海洋地缘政治才会变得重要起来。中国要成为海洋国家,只是近来的事情。
尽管中国不可避免也必须成为海洋国家,但从海洋国家的历史看,这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成为海洋国家,首先必须培养海洋意识。海洋国家首先是一种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具有浓厚的陆地意识和陆地文化的中国,要培养一种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需要艰苦的努力。
近代海洋国家起源于欧洲,这并非偶然。海洋国家不仅仅是特殊的地缘政治的产物,更是文化的产物。古希腊所产生的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其影响传播到从地中海地区、南欧到北非的广大地区,并且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和文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文化扩张过程中,更是造就了大大小小的海洋强国。人们并不难理解,1945年之后建立的世界体系,是海洋而不是陆地体系。
海洋力量和陆地力量非常不同。从资源动员的角度来看这一点非常清楚,因为资源动员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实力。海洋和陆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海洋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地的动员能力。如果你要出海,征服海洋就可以了,你面对的只是自然力量。这里,海洋是你的主要“敌人”,而要对付这个敌人,你所需要的只是技术。再者,海洋是“自由的”,海洋的规则是“自由航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人在海洋上会阻拦你。这就是为什么欧洲的小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能够成为强大的海洋国家的原因。
陆地则很不相同。在近代主权国家概念产生之前,地球的每一个地区都已经被人类所占据。如果你要从一头移到另一头,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不愿意你从他们的土地上经过的人。对土地的争夺是人类大多数战争的根源,尤其在帝国时代。各国所争夺的是土地和人口。在进入主权时代以来,对土地的争夺已经到了“寸土不让”的地步。
海洋和土地的不同,也可以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以土地为基础的经济活动产生各类资源和食品。在帝国时代,各个文明、文化和国家之间也都有贸易交往,但往往是小规模的。进入近代之后,世界上的贸易越来越依赖于海洋。比较优势的经济理论告诉人们,贸易产生附加值,而海洋则是产生附加值的中介。因此,与陆地国家相比较,海洋国家体系产生了无比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动和大量的人类活动。
今天的世界体系无疑深受海洋文化遗产的影响。欧洲国家体系是16世纪之后海洋力量造就的,这个体制在大英帝国时期到达了顶峰,随后是美国。尽管美国既是海洋力量,也是陆地力量,但其陆地力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美国不面临来自陆地的任何威胁。不难理解,近代以来,海洋主导着国际经济,谁主导海洋,谁就主导世界经济。
无论是中国的文明还是国家,都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原王朝从黄河流域向四周扩张,扩张过程中都是陆地。中原王朝经常遭受来自陆地的外来少数民族的侵入,甚至成为“殖民地”。外来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后,都被中国文化所消化,主动接受中国文化;也就是说,外来少数民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之后,他们经常搞扩张。中国版图的大扩张,都是在外来民族成为中原统治者之后实现的。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的扩张,也同样是向陆地扩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