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讯(记者 谷雨)电动车免费登记服务工作开展以来,任城分局廿里铺派出所高度重视,全警全力,因地制宜搞创新,多措并举强服务,注重结合助创满,已登记打码电动自行车12000余辆,初步实现了登记服务全覆盖。
宣传到位,营造"人人参与"浓厚氛围
人民群众认知度是推动电动车免费登记服务工作的前提,更是公安民生警务活动落到实处的保障。为此,廿里铺派出所立足三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电动车免费登记服务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认知度,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动员、全面覆盖的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喊响"大喇叭"。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村委广播作用,灌制60盘录音带,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在全街道53个村庄播放《致全区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的一封信》,介绍公安机关便民服务措施、登记服务流程以及登记服务的好处,积极动员群众踊跃参与,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同时,通过街头LED 屏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标语口号、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扩大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发挥"点"效应。依托53个社情民意联络点,突出重点群体,组织社区民警协同联络员深入社区、村居、学校、企业等地方,面对面向群众介绍登记服务的意义、作用,征求群众对电动车实名登记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争取重点群体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抓住"新"媒介。结合青年群体特点,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网上派出所、户籍室、QQ警务室以及短信、微信告知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答复群众疑问,丰富宣传方式,展现便民警务优势,提高青年群体参与自觉性、主动性,形成积极的带动作用。
服务到位,彰显"民本警务"为民理念
电动自行车免费登记服务是贴近群众、接地气、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同时也是同群众直接交流、展现形象的有力契机。廿里铺派出所在工作中,提出"强化规范、凸显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具体警务活动顺应民意要求,赢得群众赞可。一是科学设点。根据五天一集的风俗,在镇驻地集贸市场中心,设立固定打码点,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群众随来随办,方便快捷。并联合市场管理办公室,在开展流动宣传和巡逻的同时,积极宣传防范常识,打压盗窃、抢劫等案件发生。针对农村人员居住聚集的实际,组建2支10人流动登记服务队,携带打码设备、宣传材料,深入各村上门服务。二是推行预约、错时、延时服务。制定流动服务日程表,下发至各村委,明确服务时间和流程;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提前一天利用村广播通知村民准备好所需手续,擦拭好电动自行车打码部位;针对农村务工人员较多、下班晚的实际,实行延时服务;针对农村妇女接送子女上学的情况,推行错时服务;在于白新村、刘门口、王府集、师王营、潘王营等12个较大规模村庄登记服务中,服务队都要工作至凌晨。三是便民利民温馨服务。强化工作人员群众宗旨教育,制定规范用语,引导民警运用群众语言、群众方式开展工作,拉近与群众距离;印发服务流程、办理须知发放至现场群众,规范设置登记区、打码区、等候区,由引导人员全程引导群众进行登记,既保障了工作顺畅,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服务点设置代写处,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提供服务;在等候区,提供热水、纸杯、打气筒、抹布等物品,营造出周到温馨的服务环境。
创新到位,推动"登记服务"全覆盖
实事能否办实,群众响应是否积极,关键看是否走进了群众心里。廿里铺派出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呼应群众要求,创新推出电动车"身份证",变群众心中的"虚拟户口"为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份证",带动了电动车登记服务全覆盖。一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出电动车"身份证"。在前期登记服务中,发现群众存有一定的顾虑,认为电动车虽然登了记,只是公安部门给安上个"虚拟"的户口,但手中没有"卡卡",心里还是不安。为此,廿里铺派出所积极创新,自行设计推出《电动车证》,免费发放至车主手中。二是信息详实全面,增强群众所有感。群众在登记后,各类信息全部输入信息系统。随后,根据登记信息,将电动车编码、车主姓名、车辆品牌、购买时间、识别标识、车架号码、电机号码等重要信息进行打印,制作成精美卡片,并进行塑封。醒目的警徽标识和派出所落款,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所有感,切实将编码身份唯一性、登记服务的真实性落实到群众的手中。三是群众响应热烈,带动登记服务全覆盖。《电动车证》不仅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同时对于观望、等待的部分村民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登记服务数量由前期的每天百十辆,突增至每天四、五百辆,群众响应更加热烈,登记范围更加广泛,登记服务得到快速推进。截止目前,已发放《电动车证》1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