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6亩政府土地"救"上百企业
已经闲置的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省农信社在其官方网站上对一则土地类抵债资产进行公示:德州陵县政府拿出了36.53亩国有出让商住用地,为一家名为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偿还贷款,共涉及到德州所属陵县、禹城、乐陵、武城、宁津五县农村信用联社的7笔贷款,抵偿总金额共计3800万元的贷款及对应利息。政府为何用自己的土地为一家民企还贷?记者在当地调查时陵县政府相关部门称,该企业与当地多家公司互相签订了担保协议,若其倒闭,将会在陵县乃至德州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为此,当地政府拨地为华茂还贷,当地政府取代金融机构成为华茂的债权人。本版文/图 记者 陈心如
资金链断裂:曾经的骨干企业停产近两年
华茂的确一度"风华正茂",曾经入选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百强企业等。2010年底,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背负了数亿元债务。
12月18日,陵县城西的经济开发区,一家当地曾经的骨干企业毫无生气,偌大的厂区人去楼空。11月底,在这家名为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濒临倒闭近两年后,一则利好消息传出,有广州企业与其签订了重组协议。
记者采访发现,这家企业的重组之路并非单纯的一纸协议那么简单。在此之前,当地政府曾拨地救企,当地金融办负责人的解释中,"反复考虑"四个字被着重提及。
据悉,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坐落于陵县城西的经济开发区。在该公司2007年公开发布的一份企业资料中可查,公司占地1270亩,职工1800人,总资产达10.68亿元。公司下属淀粉分公司、谷氨酸分公司和热电分公司,是一家玉米生物工程企业。
有数据显示,2006年华茂曾实现了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35亿元,员工中有50%左右为农业户口,吸纳了周边村镇近千人就业。
栾先生2005年来到公司,在车间工作。公司停产后,他和几名工友负责看守厂区。"公司最初生产淀粉,后来又产味精,规模越来越大,2007年左右时,效益最好,送玉米的大车每天有50多辆在厂区排队,一天能用500多吨玉米原料,产品还出口国外。"老栾说,后来厂子规模继续扩大,就开始赔钱了,"从2010年开始效益不好停产,工人都自谋生路去了,留我们几个人看厂,已有半年没发工资。"
公开资料显示,华茂的确一度"风华正茂",曾经入选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百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陵县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称,2010年底,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背负了数亿元债务。
"土地置换":本要开发高档酒店的地给了银行
陵县并非只在农信社为该公司进行了土地抵债。今年农行德州分行清收不良贷款时公开撰文称,在政府"土地置换"不良贷款政策上进行了探索。
据华茂公司职工介绍,在停产期间,有一家来自北京的公司曾经接管企业,后因负债过多无力回天,不得不放弃,使得公司再度陷入停产。
今年4月26日,农信社在网站上对一则土地类抵债资产进行了公示,在抵债资产状况描述一栏中有如下叙述:2012年在陵县联社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积极争取下,陵县人民政府出具《陵政专纪[2012]16次》文件,在陵县经济开发区紫云路北、桃园路东,拿出一宗36.53亩的土地抵偿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办理的贷款7笔、金额3800万元及对应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