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三年,是开拓,更是超越。
三年间,金乡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在转型中“抓增长”,在升级中“抓增幅”,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三年后的今天,它一跃成为济宁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一匹黑马,财政收入翻三番,强势跻身全市前十强的发展行列。成绩、荣誉纷至沓来,透视出蓬勃向上的综合实力。
2010年7月,金乡街道办事处在响亮的鞭炮声中诞生了。她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金乡镇”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从此,金乡街道通过实施“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战略,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发展之歌。
商贸遍地开花——三产拉动“提实力”
“无商不兴”。蓦然回首,当时的金乡街道因地处金乡县城,工业发展空间受限,多年来财政收入一直上不去,2009年底财政收入仅为2503万元,同“周边金乡县市区的街道”相比,捉襟见肘。为突破发展瓶颈,街道依托区位优势,强势推出“服务业、物流业、建筑业‘三驾马车’带动战略”,把加快三产的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财政收入的突破口。三年的努力,成功招引了金兴商贸城、山禄大蒜市场、金宇家居、申科汽车城、诚信购物等数十个项目;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名流新天地等一批好项目也陆续落地、启动建设。这一战略的带动,让金乡街道在不足三年的时间财政翻了三番,2012年底实现财政收入2.49亿元,经济综合指标首次跨入全市前十强的行列,预计2013年底财政收入将突破4亿。
工业乘风破浪——园区建设“强基础”
“无工不富”。为尽快突破工业“短板”,打开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金乡街道按照金乡县委、金乡县政府确定的“两区同建、园区化”发展的思路,在城南打造的高科技、无污染、富特色、环保型创业园区,规划占地6000余亩,主要吸纳灯饰、饰品加工制造、小机电、小电器及精密配件等低耗能、无污染企业。同时,坚持“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并进一步创新思路推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器”,规划实施了“园区标准化厂房”,确保在招大引强的基础上壮大本土中小企业。目前,园区进展顺利,已有金桓贸易、旗胜电器、弘一科技等7个入园项目相继完成项目评审,并与中兴汇利、固德蜂窝等10余个项目对接洽谈顺利。
农业乘势而上——特色产业“助农富”
“无农不稳”。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街道力促“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成立伊始,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各地学习取经,结合城北、城南原小规模苗木和葡萄种植的实际情况,重拳推出“生态园区--南果北林”的发展布局。在城南以“产品高端化、商品品牌化、园区功能多元化”为目标,高标准建设葡萄园区;在城北按照“基地化建设、统筹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推广苗木基地,并结合压煤塌陷地独特的生态湿地优势,引导农民利用林下空间,探索发展药材种植、畜禽散养等特色种养殖产业。3年后,葡萄园区“三纵两横”5条道路和灌溉排水设施一应俱全,面积发展到6000亩,亩均效益达到2.6万元;苗木基地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并与北京信德信业达成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协议,亩均效益达3万元。尤为可喜的是,暗楼村依托葡萄被评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苗木基地在市、金乡县林业观摩中分获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长袖善舞,如今的金乡街道正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一跃成为跨越发展中的主力军。我们有理由深信,不久的明天它将在服务“鲁西经济科学发展高地”的征程中“大展宏图”。(刘姗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