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是:
1、合并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任城区;2、撤销兖州市,设立兖州区;3、扩大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管理范围,将任城区接庄街道划归济宁高新区管理,将任城区石桥镇划归太白湖新区管理;4、在西部设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商贸物流园区。
通过这次区划调整,济宁市区行政区域面积由884平方公里拓展到1534平方公里,人口由113.8万增加到177.5万。
最近,济宁市按照国务院《批复》和省政府《通知》精神,圆满顺利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这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是,合并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任城区;撤销兖州市,设立兖州区;扩大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管理范围,将任城区接庄街道划归济宁高新区管理,将任城区石桥镇划归太白湖新区管理;在西部设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商贸物流园区。通过这次区划调整,济宁市区行政区域面积由884平方公里拓展到1534平方公里,人口由113.8万增加到177.5万。新任城区管辖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兖州区管辖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52万,高新区管理面积255平方公里、人口28.2万,太白湖新区管理面积119.7平方公里、人口11万,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商贸物流园区管理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
这次区划调整获批实施,实现了全市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济宁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对济宁长远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一是为济宁实现跨越发展、争先进位注入了强劲动力。济宁自1983年地改市以来,经过30年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坚持“跨越发展、争先进位”总基调,全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集中展开了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生态建设“五大突破”,着力构建民生保障“十大体系”的总体发展布局,全市呈现出经济提质增速发展、民生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好局面。但是对照现阶段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进”的新要求,对照“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和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的战略任务,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行政区划不合理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这次区划调整,有效打破了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对于济宁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速提升城镇化整体水平,对于增强聚集发展要素能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对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加速城乡统筹一体,必将注入强劲动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二是为济宁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战略取向,更大力度推动中心城区拉框架、扩规模、提功能,以“五个一体化”为抓手加速都市区融合发展,中心城区和都市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去年按照省委、市政府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的目标定位,作出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有充足的战略空间作支撑,通过这次区划调整,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扩容升级,极大提升了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和人口规模,为建设大城市奠定了基础。三是为济宁统筹市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这次区划调整,对中心城区来说,形成了“一城五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整合资源、聚集发展要素、强化功能配套,加速提升首位度创造了条件。对都市区来说,通过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向西更大力度地拉动嘉祥发展,向东加速与曲阜、邹城的互动融合,加速了各板块之间的互动互联、相向发展,形成了“中心城区牵动、东西两翼并进、产业园区支撑、一体错位发展”的新局面,大大加速了都市区一体化进程,进而快速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对整个市域来说,通过发挥中心城区和都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快速提升整个市域的城市化水平,全面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对我市在“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