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周刊1月13日一期刊登题为《危机不可避免》的文章称,步入2014年的世界经济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并继续萎靡,但已初显复苏征兆。谨慎乐观的依据是一种模糊的推测,即不下降则意味着开始复苏。然而一切并非如此。要知道,世界经济中资本迅速膨胀的30年(1980-2010年)中积累的结构性失衡并未消除,并没有为经济增长扫清道路,因此最具可能的前景是:长期停滞,危机四伏,定时炸弹中的任何一颗随时会爆炸。
美国:失业高企国债猛增
美联储对劳动力市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是老大难的结构问题。一方面,大公司在劳动力市场上占主导地位,但其状况不同于劳动力市场,企业早就开始复苏,甚至超过了危机前2008年的最高水平。而另一方面,失业率相当高(失业率为7%,最理想的状况应当是4%-5%),且就业率有长期下降的趋势。
本世纪头10年末期,就业岗位的下降规模是美国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一次。本次劳动力市场的萎靡结合了1948年危机(就业岗位数量下降)与2001年危机(持续时间长)的特征,并超过了这两次危机。最令人担忧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再次证明:冷战结束后,危机一次比一次拖的时间更长。1990年危机后,劳动力市场的衰退和复苏整个周期延续了31个月,2001年危机之后,这个周期持续了47个月。2008年危机后,劳动力市场甚至在70个月之后都没能完全恢复。美国经济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明显下降。
由于几乎是零利率,且有2.8万亿美元的钞票发行,使美国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这5年间美国的国债从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增加到100%。显然,部分原因是小布什政府降低税率和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如果仅仅如此,美国还是可以步入经济持续发展轨道。现在人们在谈论说,美国的第三个经济泡沫正在吹大。也就是说,为了克服“新经济”泡沫破灭造成的后果,美联储不得不允许吹大抵押债券(次贷危机)泡沫,而为了克服次贷危机的后果,又不得不容忍吹大国债的泡沫。
日本: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文章指出,处于这种境地的不仅仅是美国,日本的情况更糟。2013年日本政府的债务超过10.5万亿美元,为其GDP的两倍之多;如果算上其他各种债务,可达GDP的270%。
无需大惊小怪。最近几年日本通过发债获得的预算收入超过税收收入。即便是2014年,计划大大增加财税收入,预算赤字依然达到25%。因此,日本国债还将增加。但是这种状况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绝大多数市场人士和经济学家都明白这一点。例如瑞士隆奥银行在2013年秋季发表的世界经济分析报告中提到,日本不可避免会债务违约,但不清楚什么时候发生。
还有一些根本的原因。例如从1994年起日本对固定资产的总投资减少一半,这期间日本政府的日常开支增长50%。显然,日本政府支出(靠借债)的增幅超过了对实业的投资,这肯定会走向经济灾难。
尽管国债不断增加,日本仍为最强大的工业国,经济规模曾是世界第二。如今它排名第三,位于美国与中国之后。日本公司在世界市场上不断退却,让出阵地。日本早就不再是金融大国,世界十大银行的名单中已经见不到日本银行的身影。
外贸开始急剧恶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日本的年贸易顺差约为1000亿美元,而到2012年-2013年,贸易逆差达到了同等规模。
欧洲:面临三大危险问题
欧盟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除了“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众所周知的失业和债务问题外,还有许多不太明显却十分危险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欧洲的银行系统问题。银行过于膨胀,充斥着不良资产。导致欧盟国家的银行出现问题有一连串的原因。首先是“欧猪五国”的财政状况恶化。表面上爱尔兰的危机已经结束,但是还不清楚,如何将爱尔兰的债务按照市场条件进行重组。其次是银行危机有可能引发某个欧洲大公司破产,例如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司,它已经多次表示没有法国政府的帮助就支撑不下去了。第三,也许某个非欧洲国家的危机也会打击欧洲的银行系统,德国和法国的银行分别有1000亿和500亿美元的资产在日本,瑞士银行和英国银行在日本也有1650亿美元的资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