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民,泗水县苗馆镇隈泉村的一名普通乡医,行医35年,他深深植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用朴实的行动服务在维护山区群众健康的第一线,捍卫了生命的尊严。即使身患膀胱癌,仍然凭着一颗医者仁心,执着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健康。一个人、一辆车、一个药箱、一条35年的乡医之路,让我们走进刘庆民。
骑烂了七辆摩托车 垫付了八万医疗费
12月24日,笔者见到了乡医刘庆民,此时的他,正急急忙忙地准备去张家峪村给77岁的张继香老人复查。23号晚上11点10分左右,忙活了一天的刘庆民还没来得及洗漱,就接到了张继香家人的电话。张继香当时上吐下泻,加上年老体弱,已经难以站立了。听到这,刘庆民二话没说,赶紧背上药箱,骑着摩托车赶了十多分钟的夜路,来到张继香家为她治疗。经诊断,老人患了急性肠胃炎,刘庆民为她输完液,等到病情稳定这才往家赶。
刘庆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汉子。他的卫生室是这片被大山环绕的区域中唯一一所医疗机构,承担着维护隈泉及附近8个村子、1892口人健康的重任。山里交通不便,特别是“村户通”工程未开工前,山路更显崎岖。为了不让患病的群众久等,车子成了刘庆民行医路上的亲密战友。
刘庆民现在出诊骑的摩托车,是他的第八辆摩托了,还是刚刚借钱买来的。从刘庆民的第一辆车子——1979年从医伊始花128块钱买的泰山牌自行车算起,到如今他已经骑坏了六辆自行车、七辆摩托车了。这些年,虽然他身边的战友走马灯似的在换,可是他行医路上那踏实、执着的脚步始终不变。
山区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看病的时候手里不宽裕成了大困扰。但在刘庆民这,“先看病、后交钱”,“有钱没钱都给治”早就成了惯例,欠刘庆民医疗费的账单足足放了两个鞋盒,数目有八万之多。这些单子,有1979年,也有2013年的;有的早已泛黄、字迹不清,有的还是崭新的。每张账单都仿佛在静静地讲诉一个独特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永远都是刘庆民那颗守护群众健康的拳拳真心。
“咱不是为了钱去当这医生的,我的责任就是让病号健康”,刘庆民平静地说。
伤痕累累 用生命呵护生命
2010年是刘庆民生命的中拐点。2010年前,他的生活平淡而充实,能为家里的父老乡亲去除病痛,他的心里很踏实。这年4月份,刘庆民却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看病时腰酸背疼,回家后往往体力不支。此时正值肠胃炎、痢疾多发的春夏之季,刘庆民没有多想,也不容他多想。家里人劝他去医院看看,可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严重的小便出血等症状让坚强的刘庆民再也支撑不住了。来到医院,噩耗如晴天霹雳:他得了膀胱癌。
很多人说,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但刘庆民固执地认为,老乡们离了他不行。术后不久,刘庆民就不顾医生亲人多休息的劝阻,下床走村入户为老乡看病去了。有一次,刘庆民在帮一位老乡解除了痛苦后,老乡对他说:“庆民,你行这么多好,保险没事!”朴素诚挚的话语瞬间温暖了刘庆民的心。刘庆民回忆说,老乡的鼓励信任让他克服了害病期间不安的情绪,度过了那段人生低谷,也让他对乡医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是刘庆民患上的这种大病呢。2010年后,他的身体一直不如人意。乡医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字眼,手机随时开机,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才是工作常态。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加上不规律的饮食、休息习惯把刘庆民再次击倒了。2013年6月份一个下着大暴雨的深夜,刘庆民处理完三和寨村村民王光珍的急诊后,回到家即高烧不退。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做完手术后,他又马上回到了热爱的乡医岗位上。
就在此前的20多天,刘庆民由于担心耽误患者时间,一心急在路上摔倒了,造成了脑震荡。身为一名医生,却因为医治别人、为他人送健康把自己弄得伤病累累。但刘庆民说,每医好一个老乡,他就觉得又干了一件事、一件好事,心里非常满足。
相关阅读